歡迎來到親寶網
親寶網
 親寶網 >> 0到1歲 >> 嬰兒心理 >> 一歲以內嬰兒生理心理的發展狀況
0到1歲飲食0到1歲護理0到1歲疾病0到1歲發育0到1歲知識嬰兒心理0到1歲問答0到1歲互動

一歲以內嬰兒生理心理的發展狀況

  兒童從出生到一周歲,這個階段稱為嬰兒期。嬰兒期又可分為新生兒期(從出生到一個月)和嬰兒期(從一個月到一歲)兩個階段。

  胎兒,離開母體以後,立刻受到了與母體子宮內完全不同的溫度、濕度、光線和氣壓等外界因素的刺激。由於新生嬰兒十分嬌嫩,還很難適應刺激多端的社會生活。所以,新生嬰兒大部分時間都處於睡眠狀態。

  新生嬰兒從外貌上看,和成人有許多不問的地方。特別是嬰兒的骨骼還沒有硬化,不僅不能直立、也還不能豎著抱。新生嬰兒的骨骼具有特殊的纖維構造,有利於迅速生長。

  新生嬰兒的呼吸道發育還不完善,呼吸頻率比成人快三倍,相對地來說,較成人耗氧量大,所以需要更多的新鮮空氣。

  嬰兒的鼻腔、咽腔、氣管都很狹窄,輕微的呼吸道感染都會引起阻塞,威脅著幼小的生命。因此,新生嬰兒住的屋子既要空氣新鮮,又要避免對流風,防止受涼,防止發生傷風感冒。

  新生嬰兒的頭幾個月完全依靠母乳生活。滿五個月以後,僅僅依靠母乳已不能完全滿足嬰兒身體正常生長發育的營養需要,必須加吃普通食物。隨著食物成分的復雜化,嬰兒的味覺、嗅覺漸漸發展起來。嬰兒這些感覺器官的發育,有利於直接促進嬰兒心理的發展。

  嬰兒到了六個月的時候開始長牙,12一14個月長第一臼齒,15—20個月長犬齒,20—30個月長第二臼齒,年幼的學前兒童共有二十顆牙齒。

  一歲以內,嬰兒的各種神經結構發展非常迅速。新生嬰兒的腦重約為390克,到滿一歲的時候,腦的重量已近900克,增加了一倍多。嬰兒大腦兩半球的溝回加多加深。所謂溝回,就是大腦表面的許多皺褶。神經纖維髓鞘化已逐漸完成。

  剛剛出生的嬰兒還沒有心理,只有一些無條件反射,也就是生理本能的反應。如接觸新生兒的嘴唇時,就引起吸吮動作。新生兒出生後的頭幾天就能對溫度或痛的刺激產生泛化性的反應,刺激一處,全身都動。出生兩周後的嬰兒,才逐步建立條件反射。嬰兒最初的條件反射常常是由母親喂奶的姿勢所引起的由皮膚刺激而產生的食物性條件反射。當這種條件反射形成以後,每當母親把嬰兒抱在懷裡的時候,他就積極地去尋找奶頭。於是母親高興地說:小東西“知道”吃奶了。

  形成條件反射是嬰兒心理活動出現的重要標志。隨著大腦結構的發展,大腦的機能也提高了。第二個月的嬰兒就明顯地出現了分化抑制,嬰兒已能分辨糖水和白水的味道。第三個月的嬰兒能夠形成對紅色、黃色以及鹹、甜、酸味道等等刺激發生不同的反應。第二個月末與第三個月初,可以明顯地看到對照顧他的大人能夠發出一種特有的“天真快樂的反應”。每當見到熟悉的人的時候,總是注視著對方的臉,手腳亂動起來,甚至表現出微笑的樣子。這是人類嬰幼兒特有的行為,是嬰兒最初與成人交際的開始。第七個月的嬰兒,開始對周圍的新鮮事物,如對響聲、光亮和活動的東西產生定向探究的反應。

  隨著大腦皮質機能和全身骨骼肌肉的發展,嬰兒的動作和活動也逐步發展起來。動作和活動本身並不是心理,它無非是肌肉和骨骼的活動,但是它和心理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心理的發展是離不開動作和活動的。

  嬰兒在三個月以前,手指有時也會伸展一下,但基本上是捏緊拳頭的,要不就是手臂和腳一起亂伸亂動,只能發出一些散漫的雜亂的動作。

  三個月以後,嬰兒開始有了一種不隨意的撫摸動作。他無意地撫摸襁褓或被褥,撫摸著抱他的母親或其他偶然碰到的東西,也撫摸著自己的小手。這種撫摸就開始是一種認識活動了。

  四、五個月時,嬰兒看到東西就想伸手去抓抓摸摸,由於眼與手的動作不協調,當然不一定抓得住拿得穩。到六個月左右,由於眼手動作的協調,看到物體後才能成功地抓住。

  嬰兒最初的抓握動作,通常不是手指的動作,而是整個手掌一把抓,到六個月以後,大拇指才逐漸和其他四指相對起來,這才是向真正人類的手的動作發展的第一步。只有這樣,人才能按照對象的特點去拿它,手才能靈活運動,才能使用和創造工具,才能隨心所欲;地拿到較為細小的東西。

  行走動作的發展,在嬰。兒心理發展上也有著非常巨大的意義。二、三個月時,將嬰兒翻身伏臥在床上,他的頭開始抬起來。三、四個月時,開始能翻身。五個月時,伏臥床上能用肘支持上身將胸抬起、腹著地。六個月時,能獨坐。七個月時,能伏臥著用手腳劃動向後退。八個月時,能爬行,不僅用掌心而且用膝蓋支持,腹離地,手腿能成對角交叉活動。十個月時,可以扶著站、扶著走。一歲時,能獨立行走。當然,由於種種條件不同,如營養狀況的差異,練習機會的多少等等,不同的嬰兒可能表現出遲早快慢的差別。但總的說,嬰兒的獨立行走,擴大了對周圍事物的認識,有利於促進嬰兒感知、注意、記憶和思維等心理過程的發展。

  從初生到一歲,可以說是語言的准備期、或語言開始發生的時期,一般稱之為語言前期。嬰兒一生下地就會哭,這是第一次的發音,以後當他餓了或感到不舒服時就會哭叫。嬰兒在哭叫的過程中也逐漸鍛煉了發音器官。

  約從兩三個月開始,當嬰兒吃飽了,而且身上感到舒服的時候,能發出“呀呀”的聲音。這些聲音還不是語言,只是嬰兒的一種愉快的自我感覺的表現。

  到半歲左右,嬰兒能夠發出的音組更多了。例如,ma一ma(媽),ba—ba(爸),da—da(達)等音組。這時母親或保教人員可以發現嬰兒能用不同的聲音,表示不同的情緒。有經驗的母親或保教人員能夠從嬰兒不同的哭聲中辨別出他是餓了,還是發生疼痛或是假哭等原因。

  嬰兒這些最初自發發音,不論哪個民族,哪個國家都是一樣的,這是發音器官發展到一定階段自然表現出來的,是不需要學習的,但卻是以後學習說話的極重要的基礎。

  嬰兒最初的語言是從聽懂成人說出的詞開始的。由於嬰兒每次感到某種物體(或動作)時,都聽到成人說出關於某種物體(或動作)的詞,在他頭腦裡建立起關於這個物體(或動作)的形象和詞之間的暫時的聯系,如媽媽——“媽媽”,拍手——“拍手”等。到七、八個月時,只要聽到這個詞就能引起相應的反應。當然這時嬰兒對詞的反應還僅僅是對詞的音調的反應。還不是對詞的意義的反應。例如,不管“媽媽”還是“母母”,都能同樣引起嬰兒尋找母親的反應。

  從10—11月起,嬰兒才逐步懂得詞的意義,才真正能對詞的內容發生反應。例如,“拍小妹妹”、(拍布娃娃)、“給媽媽”(嬰兒把拿著的東西給媽媽),“再見”(招手)、“歡迎”(拍手)等等。

  嬰兒聽懂詞的時候,可以說是與成人進行語言交際的開始,當然,這種語言交際還是很初步的:因為嬰兒聽懂的詞很少,到一歲末才能聽懂10—20個詞。成人語言的指示也要和相應的物體或動作一起出現,如說“拍拍手”時,一面就要做拍手的動作。文如說“再見”,就一面走出門,一面做招手的動作。

  語言和思維是不可分地密切聯系著的。嬰兒的語言發展了,也就說明他的思維、他的心理也發展了。

嬰兒心理
孩子是否缺鈣

孩子是否缺鈣

新生兒結膜炎的居家護理法

     

更期後經常遺尿

概 述 我們正常人白天尿尿的次數一般是四

快八個月的寶寶睡覺總是睡一會兒就要哭醒,怎麼回事?

快八個月的寶寶睡覺總是睡一

Copyright © 親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