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親寶網
親寶網
 親寶網 >> 育兒百科 >> 育兒經驗 >> 寶寶健康 >> 寶寶1歲還是“無齒之徒” 正常!
寶寶健康經驗常識教育經驗

寶寶1歲還是“無齒之徒” 正常!

導讀:9月20日就是世界護牙日了。牙齒是我們健康的保證,小寶寶的牙齒健康要從0歲開始。新手爸媽面對寶寶長牙疑惑頗多,在這裡,我們為大家做解答,以作參考。

2011082615334186d39副本.jpg

寶寶出牙的順序

Q:寶寶出牙的順序是怎樣的?

A:6-8個月:下齒槽長出兩顆中間的門牙,跟著上齒槽又長出兩顆門牙。

8-12個月:上齒槽長出外面兩顆門牙,然後下齒槽的兩顆外側門牙冒出牙龈。

12-16個月:先後在上下齒槽出現第一乳磨牙。

16-20個月:先後在上下齒槽長出犬牙。

20-30個月:長出下齒槽的兩顆第二乳磨牙,上齒槽的兩顆第二乳磨牙,至此20顆乳牙長齊了。

在寶寶出牙期,要常觀察寶寶的口腔,看看牙齒生長是否正常,如發現異常,及時看牙醫。

Q:奶瓶齲是怎麼回事?

A:由於喂養的食物中含糖太多或方法不正確引起的小兒齲齒稱“奶瓶齲”。有些新媽媽因為母乳不足或缺乏,會用奶瓶喂食寶寶牛奶或其他代乳品,但如果其中放糖太多,或是經常讓寶寶躺著喝奶,使奶瓶嘴直接與寶寶上前牙接觸,就很容易發生“奶瓶齲”。

“奶瓶齲”發病早,一般從上前牙開始,逐漸向兩側後牙發展。所以有些寶寶還不到兩歲,牙齒就全爛光了,僅存一點牙根在牙床內。“奶瓶齲”會降低咀嚼功能,影響寶寶全身的發育,嚴重的甚至會甚至造成面部畸形。

解惑:

防奶瓶齲首先要講究科學的喂養方法。在喂代乳品時不要放太多糖,喂食時應讓寶寶坐立,而不要躺著喂。奶瓶嘴應放在寶寶上下牙之間,減少食物直接與牙齒接觸的時間。喂食後應給寶寶清洗口腔,去除食物殘渣和乳凝塊,以防被細菌發酵破壞牙齒。

其次還要講究喂食時間,一般在寶寶睡醒後為好,不要睡前喂食,以免喂食後寶寶很快進入睡眠狀態。因為睡眠時唾液分泌減少或停止,牙齒得不到清潔,因而易發生“奶瓶齲”。

Q:我家寶寶已經7個月了,乳牙還沒長出,怎麼辦?

A:乳牙萌出遲是比較常見的問題,一般認為嬰兒出生後1年內萌出第一顆乳牙,均屬正常范圍(一般6個月左右出牙)。全口或多數乳牙萌出過遲或萌出困難首先要排除是否有先天性乳牙缺失,其次它與全身因素關系密切,如佝偻病、甲狀腺功能低下以及營養缺乏等,佝偻病患兒的乳牙能遲至出生後14~15個月才開始萌出,並往往伴有牙齒發育缺陷。

解惑:

如果超過1周歲未見第一顆乳牙萌出,需要找醫生咨詢,如果超過3周歲乳牙尚未全部萌出為乳牙遲萌,必須盡早查找原因,排除是否有無牙畸形。

Q:寶寶為什麼會“地包天”?

A:在嬰兒哺乳期,如果平臥抱奶瓶喂養,下颌需向前用力吸吮,會引起“地包天”。又如你不注意自己的孩子常有咬上唇等使下颌前伸的不良習慣,就易導致前牙反颌及下颌前突。有的寶寶因口腔內的扁桃體患慢性炎症及肥大,使呼吸不暢而下颌前伸,增加空隙便於呼吸,久而久之也會造成下颌前突。

解惑:

首先在嬰兒時期,母親要掌握正確的哺乳姿勢。其次不能讓嬰兒平臥自抱奶瓶吸奶。第三,對於有咬上颌或下颌前伸不良習慣的幼兒應及早干涉(可通過講道理),及早改掉不良習慣。

Q:6個月大的寶寶最近為什麼不好好吃東西,睡不安穩,還愛咬人?

A:其實這可能是寶寶牙龈發炎。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孩子出牙時牙床經常發紅,這在醫學上稱為萌出性牙龈炎,這是乳牙萌出時暫時性的牙龈炎,沿牙冠的牙龈組織充血,但無明顯的自覺症狀,隨著牙齒的萌出而漸漸自愈。萌出性牙龈炎多是由於牙齒萌出時,牙龈常有異樣感,使孩子用手指、玩具等觸摸或咬嚼,導致牙龈黏膜擦傷。

解惑:

給寶寶吃些磨牙餅干或烤饅頭片,促進牙齒萌出。若萌出受阻,需要找醫生幫忙,去除部分牙龈組織或在牙龈上切個小口,使牙齒容易長出,在醫學上叫“助萌手術”。

Q:乳牙缺失怎麼辦?

A:兒童大多活潑好動,容易發生碰傷、跌傷。而乳前牙的牙根較短,受到外力撞擊後容易造成移位或脫出。

解惑:

一旦寶寶出現乳牙早失,家長應帶孩子到兒童口腔專科門診就診檢查,拍片確定恆牙胚發育情況。乳牙缺失後,其它牙齒還在不斷生長中,鄰牙就會把缺失部位的地方占領,今後該長的的地方沒有位置,恆牙萌出就會困難,也會造成牙齒移位、排列不齊。因此牙齒缺失後,要及時到口腔醫生那裡,做個間隙保持器,這樣牙齒才能排列整齊,各就各位。

寶寶健康
寶寶除了咳嗽沒有其他感冒症狀,什麼原因呢?

寶寶除了咳嗽沒有其他感冒症

三個多月的寶寶很少拉屎也不放屁,肚子還有響聲怎麼辦?

三個多月的寶寶很少拉屎也不

小兒頭發稀疏 多吃點益氣補血的飲食

  很多

11個月的寶寶吃燕窩粥好不好?

11個月的寶寶吃燕窩粥好不好

Copyright © 親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