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親寶網
親寶網
 親寶網 >> 1到3歲 >> 1到3歲疾病 >> 手足口病知、防、治三步行
1到3歲飲食1到3歲護理1到3歲疾病1到3歲教育1到3歲問答

手足口病知、防、治三步行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傳染性較

強,多發生於嬰幼兒。它可引起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並發症。

最近,一些地區出現了手足口病疫情,患者大多是嬰幼兒。個別地方還出現少數患兒因並發症的發生,經全力搶救無效死亡。5月2日,衛生部決定將手足口病列入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丙類傳染病進行管理。

手足口病是什麼?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種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傳染性較強,多發生於嬰幼兒。它可引起發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並發症。據國外文獻報道,手足口病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我國近10年來有過三次較大的流行。

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柯薩奇病毒A組(Cox A)的16、4、5、9、10型,B組的2、5型,以及腸道病毒71型(EV 71)均為手足口病較常見的病原體,其中以Cox A16和EV 71最為常見。

手足口病病毒如何傳播的?

病毒的潛伏期為2~7天,在發病的第一周傳染性最強;傳播方式多樣,患者、隱性感染者和無症狀帶病毒者都能成為傳染源,但不會在人和動物或寵物間傳播。

病毒可通過唾液、疱疹液、糞便等污染的手、毛巾、牙杯、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間接接觸傳播,患者的糞便甚至數周後仍可排出病毒。

人群對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後只獲得該型病毒的免疫力,對其它型病毒再感染無法交叉免疫,也就是說患手足口病後還可能因感染其它型病毒而再次患上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隱性感染率高,顯性病人症狀一般輕微。成人大多已通過隱性感染獲得相應抗體,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為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分布廣泛,無明顯的地區性;四季均可發病,3~11月份多見,6~8月份為高峰期。流行期間,幼兒園和托兒所易發生集體感染,家庭也會發生聚集發病現象。

手足口病會有什麼樣的症狀?

手足口病起病一般較急,患兒初始症狀為低熱、食欲減退、不適並常伴咽痛、流涕、嘔吐、腹瀉等症狀。發熱體溫多在38℃~40℃,熱程多為4~7天,7天以上者少見。

發熱1~2天後出現口腔潰瘍。開始為紅色小疱疹,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頰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體等處,並很快變成小潰瘍。孩子在流口水或吃東西的時候會感覺疼痛難忍,表現為時時啼哭、煩躁、不愛吃東西、尿黃。

再過1~2天後,手足遠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也會出現紅色小丘疹,並迅速轉為小疱疹,直徑2-4mm,如米粒或綠豆大小,呈圓形、橢圓形,周圍有紅暈。皮疹不癢,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紅變暗,然後消退;疱疹呈圓形或橢圓形扁平凸起,內有混濁液體,長徑與皮紋走向一致,如黃豆大小不等,一般無疼痛及癢感,愈合後不留痕跡。手、足、口病損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現。水泡及皮疹通常會在一周內消退。

極少數重症患兒可出現精神不振,嗜睡、頻吐、頭痛、頸部僵硬、抽搐,也有的患兒表現為煩躁不安、呼吸困難、心前區不適、心動過速、心動過緩、腹痛、手腳發涼等。如出現這些情況多提示病情較重,可能並發了腦炎、腦膜炎、心肌炎等病症,家長應盡快帶孩子入院就醫。

如何分辨手足口病和其他常見病?

要注意的是,手足口病與幾種常見病(上呼吸道感染、水痘等)很相像,不好鑒別,所以家長和老師應注意觀察。

水痘:呈向心性分布,以頭、面、胸、背為主,隨後向四肢蔓延;而手足口病多見四肢出疹子,軀干部位極少。

疱疹性咽頰炎:雖有發熱,咽部起疱疹,但水疱如針眼大小,以咽頰、軟腭、扁桃體多見,發熱常在38℃以上,其他部位不出現疱疹。

單純疱疹:多分布在頰黏膜、舌及牙龈,繼發感染常見於口唇、眼睑、鼻周,為粟粒狀水疱,沒有其他部位的皮損。

口蹄疫:主要表現為發熱等全身中毒症狀和局部疱疹損害兩大特征;而手足口病大多低熱,僅有呼吸道感染和口腔黏膜疱疹及手指、足部、臀部、膝部丘疹。

手足口病的疹子不像蚊蟲咬、不像藥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稱“四不像”;而臨床上更有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的“四不”特征。

家長可根據以下依據初步判定孩子是否感染手足口病:

①好發於夏秋季節。②以兒童為主要發病對象,常在嬰幼兒集聚的場所發生,呈流行趨勢。③臨床主要表現為初起發熱,白細胞總數輕度升高,繼之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膚出現斑丘疹及疱疹樣損害。④病程經過較短,多在一周內痊愈。

怎樣預防孩子受到手足口病的侵害?

一、多開窗通風:預防小兒手足口病,必須注意環境和個人衛生,交談宜保持一米以上的安全距離,注意居室整潔衛生,幼兒園及家裡要經常開窗通風。多開窗通風可減少空氣中懸浮的病毒粒子,使室內病毒達不到可令孩子得病的濃度。

二、對孩子經常接觸的物品進行消毒:孩子的餐具、玩具、內衣、手巾等用品,要及時消毒,預防從口入。

導致手足口病的病毒不怕酸,但怕紫外線。所以對於物品消毒,用酸和酒精的效果不好,但碘酒或者氧化劑就可以殺掉病毒,比如84消毒液;另外還有一般紫外線照射、外界的陽光、經過曬蒸煮高溫也可以殺掉病毒。

三、保護易感兒童:飯前便後一定要讓孩子用洗手液洗干淨手;在手口足病流行時不要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夏天不要讓孩子猛吃冷飲或喝生水;瓜果一定要洗淨、削皮;食品一定要高溫消毒,不吃易變質的食品;加強孩子的營養、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曬,防止過度疲勞而降低抵抗力;密切接觸者還可以注射人血丙種球蛋白預防。

四、控制傳染源:幼兒園如發現第一例病孩應馬上隔離並消毒所有玩具和房間,接觸者要檢疫一個星期;等孩子痊愈後由醫生批准再回到幼兒園去,避免孩子交叉傳染。患兒糞便及其他排洩物可用3%漂白粉浸泡消毒。

感染了手足口病的孩子在家中可以怎樣進行護理?

一、消毒隔離:首先應將患兒與健康兒隔離。患兒應留在家中,直到熱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結痂。一般需隔離2周。患兒用過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應徹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於日光下暴曬。患兒的糞便需經含氯的消毒劑消毒2小時後傾倒。

二、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患兒居室內應空氣新鮮,溫度適宜,定期開窗通風,每日可用乳酸熏蒸進行空氣消毒。乳酸的用量,按每10平方米的房間2ml計算,加入適量水中,加熱蒸發,使乳酸細霧散於空氣中。居室內應避免人員過多,禁止吸煙,防止空氣污濁,避免繼發感染。

三、休息及飲食:患兒一周內應臥床休息,多飲溫開水。患兒因發熱、口腔疱疹,胃口較差,不願進食,故飲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爛時可以吃一些流質食物。禁食冰冷、辛辣、鹹等刺激性食物。

四、口腔護理:應保持口腔清潔,預防細菌繼發感染,定時用溫水漱口,口腔有糜爛時可塗金霉素、魚肝油,以減輕疼痛,促使糜爛早日愈合。

五、皮疹的護理:患兒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應寬大、柔軟,經常更換。床鋪應平整干燥。剪短患兒指甲,必要時包裹患兒雙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嬰兒,應隨時清理患兒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干燥。疱疹破裂者,局部可塗擦1%龍膽紫或抗菌素軟膏。

六、發熱的護理:小兒手足口病一般為低熱或中等度熱,無需特殊處理,可讓患兒多飲水,如體溫超過38.5℃,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退熱劑。

七、注意觀察病情變化:由於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也具有侵害腦和心髒的特性,可引起腦膜炎、心肌炎等並發症,故家長應嚴密觀察孩子的病情變化,發現患兒有高熱、劇烈頭痛、嘔吐、面色蒼白、哭鬧不安或嗜睡時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八、中藥小偏方:一般用內服藥和口腔塗藥相結合,無並發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預後良好。也可采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口腔潰瘍可噴西瓜霜噴劑或喉風散等,此類噴劑雖然療效好,但味苦,孩子的接受度較低。

急性期間可用藥方:金銀花、蒲公英、黃芩各10克,連翹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葉各12克,石膏15~30克。兼高熱有動風之亦者加羚羊角、蟬蛻;兼心米之熾盛者,合導赤散;若大便秘結者加大黃、生地黃苡仁;兼陰虛者加麥冬、知母;兼風熱犯肺者加桑葉、苦杏仁。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使用時應注意,在熱漸退、皮疹縮小時應停藥,以免方中苦寒藥物反傷脾胃。

疱疹逐漸消退,但孩子食欲仍不振時,可用外方:谷芽、生意苡仁各15克,蟬蛻6克,鉤籐、淡竹葉各9克,甘草5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1到3歲疾病
47天寶寶,從昨晚開始今天睡了不到兩個小時,這樣沒事的嗎?

47天寶寶,從昨晚開始今天

為什麼導致新生兒腹瀉

    腹瀉是新生兒和嬰兒的常見

兒子發脾氣撞頭

健康咨詢描述:

寶寶三天沒拉怎麼回事?

寶寶三天沒拉怎麼回事?

Copyright © 親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