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親寶網
親寶網
 親寶網 >> 0到1歲 >> 嬰兒心理 >> 父母要智慧地愛而非溺愛
0到1歲飲食0到1歲護理0到1歲疾病0到1歲發育0到1歲知識嬰兒心理0到1歲問答0到1歲互動

父母要智慧地愛而非溺愛

——美國電影《自閉歷程》

和中國電影《海洋天堂》

《海洋天堂》《自閉歷程》觀影思考

關於電影——

中國電影《海洋天堂》和美國電影《自閉歷程》,這兩部電影中的主角都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真實人物,《海洋天堂》的主角叫大福,現實中大福是由媽媽照顧的,媽媽去世後在社會的幫助下成為一名清潔工,維持著自己的生計,在電影中改成了由爸爸照顧,由李連傑扮演這個角色。《自閉歷程》的主角叫坦普•葛蘭汀,在媽媽和老師的幫助下成長為一名大學教授,她現在就職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就孤獨症和畜牧處理做世界巡回演講,坦普實現了自己生命的價值。兩個同樣有著天賦的自閉症孩子在兩種不同教育理念的教育下,他們的人格建構和生存能力的發展卻有著天壤之別。

在對這兩部電影進行對比賞析中,我們將大福爸爸和坦普媽媽幫

助孩子成長的理念和方法一一展示開來,供大家討論和評判:什麼樣

的愛能夠幫助孩子成長起獨立、自主、自信,什麼樣的愛才是真正對孩子不負責任的,什麼樣的愛才是智慧的愛。

我想申明一點的是:這個章節不是講解自閉症的臨床表現和如何治療的,也不是一篇關於自閉症的醫學文章,如果讀者需要更具體地了解自閉症,可以看相關的醫學書籍,我們在這個章節中討論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的理念和方式。

《自閉歷程》根據坦普•葛蘭汀自傳改編,坦普自幼患有自閉症,她的母親一直沒有放棄對坦普的培養,她訓練坦普說話,教導坦普禮儀和規則,讓坦普在正常孩子的學校裡讀書。最後,坦普於一九八八年獲得伊利諾伊大學的畜牧科學博士學位。她是當今少數的人道主義屠宰場設計師,牲畜處理設備設計和建造專家之一,她發表過上百篇學術論文,並經常性地巡回各地發表演說。

《海洋天堂》講述了自閉症患者大福的故事,大福的爸爸將他作為病人照顧,替代他進行力所能及的生活基本技能,每晚睡前都是爸爸幫他脫衣服。大福每天跟隨爸爸上班,不到學校學習,也沒有同齡朋友,直到爸爸得知自己患上肝癌將不久於人世後,爸爸才開始對大福進行基本生活的訓練。影片根據一個中國家庭的真實故事改編。

觀影思考——

因為不同的教育理念,幫助孩子成長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同樣是天才自閉兒的坦普和大福成長的結果完全不一樣。兩個孩子的成長中父母都付出了愛,但是他們給予孩子愛的質量有著本質的差異,坦普獲得的愛幫助她建構高貴的精神自我,引領她走向自我價值的實現,大福獲得的愛泯滅其精神追求,讓他失去自我,掙扎在生存線上。由此,我們一起來思考。

1. 坦普媽媽的愛蘊含了怎樣的智慧?

2. 大福爸爸的愛是怎樣將孩子的精神溺於自己的需要中?

3. 卡洛克博士對坦普的幫助為坦普的精神建構了怎樣的智慧?

4. 我們給予孩子的愛是幫助孩子建構,還是讓孩子的精神溺愛而亡?

當媽媽送坦普來到新漢普郡寄宿學校讀書,媽媽第一次離開坦普,讓坦普獨自生活在這所學校裡,看到媽媽離去時的不捨和堅定,我流下了眼淚。

每一個媽媽都會經歷讓孩子離開自己獨自面對生活的那一天,即使我們認為孩子已經有了充足准備,但我們還是擔心孩子是否已經能獨自面對未來生活,掛念孩子是否會在夜裡流下思念我們的熱淚,掛念孩子的一日三餐和夜裡的安睡……但我們依然要像坦普媽媽那樣放手,即使流淚,也要轉過身,不讓孩子看到,將牽掛留在自己心裡,將堅定傳遞到孩子心裡,讓孩子相信——這個世界屬於他自己!

第一節 自閉症孩子的多種表現

雖然在這個章節中,我們的重點不是講解自閉症的病因、表現和治療方法,但我們需要簡單地對自閉症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以便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能夠懂得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20世紀50年代,醫學界認為自閉症是幼兒精神分裂,到了70年代,研究者們認為自閉症很可能是因為孩子缺失母愛引起的,隨著對自閉症研究的不斷進步,目前已經修正了對自閉症病因的錯誤認識。現在的研究表明,自閉症是由於大腦先天性損傷導致,而不是由於教育或生活環境惡劣而誘發的疾病。

自閉症孩子兩歲左右出現明顯的症狀,比如兩歲後突然表現為不說話。由於腦部功能發育不全,自閉症孩子主要表現為認知交流和社會性能力的損傷,缺乏解讀他人心理的能力,在與他人建立關系方面存在嚴重的缺陷,同時,自閉症還表現為焦慮、聽力和語言損傷、對光和聲音敏感、呈現單通道認知等。

僅從字面上理解“自閉症”這三個字,人們會認為這是一種有意識地將自己的內心封閉起來的心理疾病,其實,這是一種誤解,自閉症並不是一種心理疾病。但是,自閉症會帶來人際交往困難,無法讀懂他人的心思,不知道怎麼與他人互動,因而會帶來心理問題。如果自閉症孩子繼發了心理問題可以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但如果因為自閉症就直接找心理醫生來治療是不可行的。

這兩部影片中,通過坦普和大福表現出來的行為和心理,我們能夠了解自閉症孩子多種損傷帶來的復雜多樣的表現。

缺乏解讀他人心理和環境的能力

大福爸爸得了肝癌,下班回到家後又累又餓,疾病引起的疼痛讓爸爸沒法給大福做飯,就讓大福先吃個蘋果。大福拿起蘋果後,一邊吃一邊使勁擠向躺在沙發裡的爸爸,他完全不能夠理解躺在沙發上的父親此刻身體被疾病折磨,他也不能夠主動考慮到爸爸是否需要自己的照顧,缺乏理解他人的能力。

坦普在大學學習階段,與一位盲姑娘成為了室友,她帶盲姑娘到小電影室看電影,在為盲姑娘解說電影情節時聲音非常大,干擾了其他同學的觀賞,當眾多女孩發出“噓噓”聲暗示她聲音小一點時,她將這樣的“情節”連同電影情節一起解釋給了盲姑娘:“還有女孩們發出的噓聲。”坦普完全不能夠意識到她的大聲解說影響了其他觀眾,缺乏解讀環境的能力。

語言損傷

大福爸爸帶大福自殺未成功,回到家裡後,大福爸爸抱著大福說:“我不走,爸爸走後誰來管你?誰來管你啊?!”大福木然地回聲般重復道:“誰來管你啊?”大福爸爸在大福見到劉校長之前就跟大福說:“大福,見到劉校長要問你好。”大福在面對牆上的學校領導照片時,重復著爸爸的話:“見劉校長要問你好。”影片中爸爸說一句,大福學一句,就像回聲一樣,這種情況就叫回聲性語言。這是自閉症孩子語言損傷的表現。

坦普兩歲多以後就不再講話,這也是語言損傷的表現。

面對環境變化容易產生焦慮、狂躁

自閉症孩子面對自己環境中的一點點改變都會非常焦慮,這種焦慮的表現為狂躁、發怒、坐臥不安、大喊大叫等。坦普在姨媽農場裡的時候,一天,當她回到房間,走到房間門口發現貼在門上寫有“坦普的房間”的紙掉在了地上,推開房門後發現房間裡出現了變化,她當即情緒失控,飛奔出房間,直接跑到擠壓牛的機器裡尋求平靜;當坦普第一次進入學校分配給她的宿捨時,面對新的環境她焦慮不安,吵著要離開。

聽覺損傷

坦普來到姨媽的農場,在住進姨媽為她准備的房間時,姨媽在一張紙上寫下“坦普的房間”幾個字,在寫字的時候,坦普的耳朵仿佛被尖利的聲音刺激了,她立即捂住耳朵,坦普聽覺損傷表現為對聲音特別敏感。

食物的單一

坦普只吃布丁和果凍,大福只喜歡吃雞蛋和蘋果,這是自閉症孩子食物單一的表現。

自我刺激行為

“自我刺激行為是刻板性行為也是重復性的身體運動或者對某個物體的重復動作。” ①在電影中我們看到坦普和自閉症孩子表現出來的旋轉、在地上打滾、拍打等就是自我刺激行為,坦普認為這些自我刺激能夠代替自己需要擁抱的感覺。

① 《異常兒童心理》,[美]埃裡克•J﹒馬什、戴維•A﹒沃爾夫著,徐浙寧、蘇雪雲譯,第364頁。

刻板動作

大福的刻板動作表現為走路轉彎的時候,雙腳要呈90度轉折,然後才將身體轉過來,他還喜歡張開手指做搖擺手的動作。

單通道認知

自閉症孩子表現出“缺乏混合不同感覺通道感覺的能力,如不能既看見一個人拍手,同時也聽到拍手的聲音”,“對於環境的某一個細節部分的選擇性關注,而忽略其他重要特征,這使得自閉症兒童表現出隧道視覺或者隧道聽覺,使得他們更難對周圍的世界進行了解”。①

在《自閉歷程》中,坦普的單通道認知在電影的一開始就表現了出來:她和姨媽在車上聊一部關於牛仔的電影,當來到姨媽農場時,姨父正和一位鄰居聊天,坦普看見這個年輕人的脖子上的圍巾和皮帶,立即將電影中男主角的圍巾和皮帶與之配對,由此,坦普急切地問年輕人:“你是牛仔嗎?”這個情節反映出坦普只用圍巾和皮帶的細節來作為判斷牛仔的標准,而沒有關注到判斷一個人的身份的其他

① 《異常兒童心理》,[美]埃裡克•J﹒馬什、戴維•A﹒沃爾夫著,徐浙寧、蘇雪雲譯,第366—367頁。

更重要的環境因素。

在《海洋天堂》與《自閉歷程》這兩部電影中,充分地描述了自閉症孩子的各種表現,在此,我們不一一列舉,在後面的章節裡會繼續就內容需要談到自閉症孩子的表現。

 第二節 自閉症孩子的天才

研究表明:自閉症孩子的智力水平有很大的差異。“大約70%的自閉症兒童患有智力落後。在這些兒童中,大約40%的兒童患有重度到極其重度的智力損傷,有30%患有輕度到中度的智力損傷。剩下的30%具有平均或高於平均水平的智力。”①

自閉症孩子盡管存在智力損傷,“少數但絕對數量不小的一部分自閉症兒童會發展出碎塊技能或孤立型能力。他們特定的天分可能是在拼寫、閱讀、算數、音樂或者繪畫方面。大約有25%的自閉症兒童會表現出一種高出普通人平均水平的特定認知技能,也遠遠高出他們自己的智力總體水平。另外,還有5%的自閉症兒童發展了某種孤立的但是非常突出的才能,遠遠超出了正常發展的同齡兒童的水平。這些兒童被稱為自閉症學者”。②

① 《異常兒童心理》,[美]埃裡克•J﹒馬什、戴維•A﹒沃爾夫著,徐浙寧、蘇雪雲 譯,第365頁。

② 《異常兒童心理》,[美]埃裡克•J﹒馬什、戴維•A﹒沃爾夫著,徐浙寧、蘇雪雲譯,第365頁。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具有上天賦予的使命,這是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使命,“上天為你關上一道門,必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大福和坦普是自閉症孩子,上天卻賦予了他們常人所不及的天賦,為他們的生命打開了一道具有獨特風景的窗戶。大福和坦普都有超出正常發展孩子的特殊才能,假如你有這樣一個自閉症孩子,那麼你也相當於擁有了一個天才兒童。

天才就是上天賜予一個生命的特殊才能,這樣的才能後天是難以訓練出來的。比如大福能夠與鯨魚對話,坦普用圖像思考。

大福的天才被埋沒了

上天為大福打開的窗有兩扇,一扇是大福對植物的興趣,他喜歡花,每天他都堅持為自己家裡種在陽台上的花澆水;到學校找劉校長的時候,他一看到花就駐足不前;另一扇窗是大福具備了與鯨魚交流的天生才能,海洋館裡的鯨魚一聽到他的呼喚立即上前與他用鯨魚語言交流,非常聽從大福的指揮:大福的手指向左,鯨魚的頭就偏向左,大福的手指向右,鯨魚的頭就偏向右,大福像一個經驗豐富的馴鯨人員。

然而,大福喜歡植物的天性沒被父親和學校老師發現,沒有人為大福對植物的興趣提供條件,如果當初父親或者老師發現了大福這個興趣,引領大福學習植物學的相關知識,為大福研究植物提供適當的

環境,可能今天的大福就像坦普一樣,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和學者,

大福的生命將是完全不同的一種狀態。

更令人遺憾的是,大福與鯨魚交流的天生才能也沒有被父親和海洋館的老板發現,還有大福超人的游泳技能也被所有同情他的成人忽視了。假如父親和海洋館的老板發現了大福的這些超過同齡孩子的特殊能力,父親完全可以鼓動海洋館老板讓大福與鯨魚表演,這樣可以為海洋館增添一個精彩的表演項目,吸引游人來觀看,在讓大福快樂生活的同時,他養活了自己,給人們帶來了歡樂,實現了自己生命的價值,同時也為海洋館創造了收入,大福的人生將快樂而滿足,他會幸福地度過每一天。然而,大福的父親沒有懂得自己的孩子,他讓大福學習打掃海洋館衛生,老板在同情之下給了大福打掃衛生的工作,上天賜予大福的天才就這樣被埋沒了。

坦普的天才被保護

“自閉症兒童更多地使用形象思維而不是抽象思維,這使得他們可以像照相機或錄音筆那樣記憶。” ①坦普是一個視覺思考者,她所具有的這種孤立但是非常突出的才能遠遠超出了正常發展的同齡兒童的

① 《異常兒童心理》,[美]埃裡克•J﹒馬什、戴維•A﹒沃爾夫著,徐浙寧、蘇雪雲譯,第366頁。

水平。坦普比大福幸運,她的這個才能被卡洛克博士發現並保護了起來,卡洛克博士引導坦普發揮自己的天才,一步一步進入到了對牛的研究領域,極大的研究熱情和獨特的研究視角加之具有的天才能力讓坦普成為了全球知名的專家和學者。

坦普媽媽始終堅信坦普是“與眾不同,而不是不如他人”, 媽媽雖然沒有發現上天賜予坦普的特殊才能,但媽媽將坦普自主自立、自食其力作為愛的目標,為坦普發展天才能力奠定了人格的基礎。

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會有大福和坦普那樣超過一般發展水平的天才,但上天賦予了每一個孩子長處和短處,如果說孩子的短處是上天關上的一道門,那麼長處就是上天為孩子開啟的一扇窗,故天生我材必有用。作為父母,我們的天職就是要發現上天賦予了我們的孩子怎樣的長處,然後幫助孩子利用自己的長處立足於社會,獲得生存的機會和提升生命的質量。

第三節 智慧之愛VS溺愛

坦普媽媽和大福爸爸都愛孩子,然而,他們對於愛的理解、愛的信念、愛的目標、愛的方法不同,導致了坦普和大福所享受到的父母之愛的品質完全不同。智慧的愛會造就孩子高品質的人格,缺乏智慧的愛讓孩子的精神溺愛而亡,給孩子帶來人生的災難。

愛的信念:積極正面VS消極負面

對於患有自閉症的坦普,媽媽堅持認為“她與眾不同,不是不如他人”。這是坦普媽媽對孩子愛的積極信念,當她帶著坦普來到了新漢普郡寄宿制中學時,我們看到了媽媽對這個信念的堅持。在與招生負責人交談的時候,負責人說道:“我們在與特殊孩子打交道方面有豐富經驗,情緒問題、神經行為問題,我們積累了大量經驗……”坦普媽媽不能接受學校老師將坦普作為異常孩子,立即准備離開,在與卡洛克博士達成了共識後,媽媽才將坦普留在了學校。

對於患有自閉症的大福,爸爸堅持認為“他有病,本來就不如他人”,這是大福爸爸對孩子愛的消極信念。所以,他不相信大福能夠具備基本生活能力,將大福當成一個“病人”來照顧,對大福力所能及的做飯、購物、穿衣等一切都包辦替代,導致大福自理能力的發展嚴重滯後。

幫助孩子獨立自主VS讓孩子生活與精神都依賴他人

坦普媽媽愛的目標是幫助坦普自立自強,獨立地生活在這個世界。所以,坦普很小就學會生活自理;即使她對超市的自動門感到恐懼,還是得自己購物;當她不滿意大學老師給出的成績時,她主動找到老師說明自己的實驗結果,為自己爭取公正的成績;當她有了研究成果時,她主動找到雜志社的負責人,為這家雜志投稿;當她想進入牛場進行研究遇阻時,她想辦法弄到了出入證;當她的擠壓器被學校工作人員扔出宿捨時,她和姨媽一起說服學校負責人;當違反了校規時,她接受學校的懲罰……父母和學校並沒有因為她是自閉症就對她有特殊照顧或者同情,這讓坦普保持著自己的自立和尊嚴。

大福爸爸愛的目標是照顧大福一輩子,讓大福生活與精神都依賴他人。大福不會穿脫衣服,不會做飯(連最簡單的打雞蛋都不會),不認識錢,不會購物,不會接電話,不會坐公交車……甚至將大福的幸福與

自己捆綁在一起。他在臨死前告訴大福:“大福你看,海龜的壽命最長

了,爸爸過兩天就會變成這個海龜了。不用擔心沒人陪你啊,爸爸整天都陪著你。”大福的幸福感寄生於爸爸幻化成的海龜,而不是獨立於自己生命價值的實現,這是多麼的虛幻和無奈的幸福感!

保護孩子的尊嚴VS踐踏孩子的尊嚴

坦普被姨媽從機場接到農場後,見到了姨父和隔壁鄰居,坦普看到鄰居的皮帶和領巾立即想到了牛仔,於是,她冒失地問:“你是牛仔嗎?”這時,姨媽微笑著提醒坦普:“你知道該怎麼問好的。”坦普立即上前與鄰居和姨父握手:“你好,我是坦普。”姨媽再沒有說什麼,她非常理解患有自閉症的坦普與人交流存在的缺陷。姨媽這樣的提醒方式沒有讓坦普感覺到自己無能,沒有傷害坦普的尊嚴。

坦普媽媽送坦普到新漢普郡寄宿中學就讀時,一見到卡洛克博士坦普就很興奮地與博士交談,忘記了應該先向博士問好,此時,媽媽用一個他人難以察覺的手勢提醒了坦普,沒有讓坦普感覺到自己因為忘記問好而顯得難堪,在老師面前維護了坦普的尊嚴。坦普也從媽媽尊重自己的方式中學習到如何尊重他人。

爸爸帶大福來到學校找當年的劉校長,大福獨自跑到了學校操場玩了起來。爸爸急匆匆來到操場,當著操場上的老師和學生斥責大福:“你怎麼亂跑啊。”爸爸的做法給大福帶來的感受是:這個世界

是不安全的,自己很無能,沒有聽爸爸的話。

在學校的操場上,爸爸與校長攀談起來,此時,爸爸拉著大福的手急切地說:“大福,這是校長,快打招呼,快!”爸爸的身體語言傳遞著對校長的阿谀,在我們的文化中,這樣的阿谀就是對比自己地位高的人的“尊重”;同時,爸爸也給大福傳遞著這樣的信息:“你連個招呼都不會打,還要我來提醒,你真不懂事!”這讓大福感覺自己的無能和自貶。現實中,我們常常做著與大福爸爸相同的事情,為了在外人面前顯示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我們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傷害孩子尊嚴的做法給孩子帶來了傷害。

滿足孩子成長需要之愛VS滿足父母需要之愛

媽媽送坦普到新漢普郡寄宿中學學習,這是坦普第一次離開母親獨立生活,媽媽雖然擔心坦普在學校被同學欺負,擔心沒有自己的照顧坦普會遇到更多的麻煩,擔心坦普又違反校規被學校開除……媽媽還是要離開坦普,痛苦與堅強交織成了媽媽此時的復雜情感,臨走時她對坦普說“照顧好自己”,轉身離開後她才流下了眼淚。媽媽堅持讓坦普開口說話,堅持讓坦普上學,堅持讓坦普到姨媽的農場做工……盡管媽媽為坦普經歷的挫折和打擊感到難受,但媽媽懂得這是坦普成長所需要經歷

的過程,媽媽對坦普的愛是為滿足坦普成長的需要之愛。

大福爸爸對大福的愛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而不是大福成長的需要,因為爸爸的愛的目標和行動都不是幫助大福完成自身的成長。

現實中,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愛就是大福爸爸式的愛,越來越多的孩子正在被父母剝奪發展獨立自主性的權利,父母對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包辦代替:幫孩子穿衣服、洗澡、喂飯、收拾書包、選擇大學專業的志願、大學畢業後幫孩子找好工作、戀愛對象由父母做主決定、為孩子准備好結婚的房子、為孩子方便上下班買車、幫助照看孩子的孩子……很多父母一邊埋怨著孩子要依靠自己,一邊享受著孩子對自己依賴的快意,因為這種依賴滿足了父母對孩子的掌控欲望。

當孩子成年後,被控制帶來的精神痛苦讓孩子尋找解脫的方式,他們可以選擇重新建構獨立自主的精神自我,拋卻父母施與自己的一切物質,依靠自己的努力重獲尊嚴,實現自我價值;他們或許選擇陷入痛苦之中不能自拔,沉迷於酒精、毒品和性,讓自己在感官刺激中暫時忘記精神自我的痛苦;他們也可能放棄心靈的需求,安分地享受著父母的施與和掌控;他們還可能成為索取狂,變本加厲地向父母索取,以滿足自己的欲望,如果父母不滿足就施以暴力;而一些人則在無力重建自我和不願意沉淪之間掙扎,導致抑郁,最後以自殺了結不甘心的一生。

對孩子真誠之愛VS對孩子虛偽之愛

坦普獲得理學碩士學位後,媽媽為坦普舉辦了聖誕派對。在與從前的鄰居交談的過程中,坦普的談話方式和她一股腦兒地談論牛讓對方感覺到了不適,鄰居們交換著眼神離開了她。派對結束後,坦普在床上翻滾著,吵著要擠壓器來安撫自己的情緒,她不理解人們用眼神來交流,也不理解人們為什麼不願意與她交談。此時,媽媽真誠地告訴坦普人們不喜歡和她聊天的原因:“他們不想聽你的牛故事。”讓坦普知道真相,直面自己不會解讀他人心理的現實,這樣才能夠幫助坦普有意識地去調整自己與人交流的方式,這就是媽媽對坦普的真誠。如果媽媽無視坦普對他人評價的在意,安慰坦普:“你不要難受,他們是否喜歡你不重要,你是最棒的。”坦普會感覺到媽媽對自己缺陷的掩蓋,反而傷及坦普的自尊。

在幫助坦普直面真相的同時,媽媽幫助坦普理解人類用眼神交流的方式:“你可以從我的眼睛裡看到‘我愛你並尊重你’。”坦普回應著媽媽:“可是,我永遠也學不會用眼睛去交流和表達。”媽媽深情地看著坦普說:“我知道。”這讓坦普感受到了媽媽對自己的無條件接納,這一段情節充滿了教育的智慧,值得我們好好品味。

大福爸爸沒有幫助大福認識真實的自己,他放棄了幫助大福成

長,只有對大福的照顧,讓大福對自己的生存感到無助,爸爸的愛是

空洞虛幻的;爸爸弱化著對大福的成長要求,用應對2歲孩子的方式來

與20歲的大福交流,他與大福玩躲貓貓游戲時,故意到櫃子、冰箱、抽屜、陽台等地方找大福,邊找邊喊“大福你在哪裡啊”,大福躲在爸爸明知的地方偷笑;大福還沒有完全掌握對錢的認知,還沒有學會如何打雞蛋,完全沒有搞懂如何購物,沒有學會拖地……在大福不能夠完成的每一項工作和學習中,我們都能夠聽到爸爸廉價的贊美:“大福真乖。”“大福真聰明。”內心明知孩子智力缺陷卻動辄贊美孩子聰明,口是心非的贊美是爸爸內心偽裝後呈現給大福的愛,所以,爸爸的愛是虛偽的。

幫助孩子正確認知自我VS擾亂孩子的自我認知

坦普在廚房幫著姨媽擺放甜點匙和茶匙,姨媽發現她可以輕易地分清甜點匙和茶匙的細微區別,眼裡露著欣喜的光芒,對坦普說:“你知道嗎?你姨父分不清它們,有時候我也分不清,你是怎麼做到的?”這樣的評價讓坦普認識到了自己的能力,姨媽的評價幫助坦普建構了良好的自我認知。

爸爸在教大福拖地時,大福將拖地當成了游戲,大福做對了一個拖地的動作,爸爸就立即贊美:“大福真乖!”“我們大福真棒!”“大福真聰明。”當大福沒有達到爸爸的要求時,爸爸非常生

氣地沖著大福叫道:“你怎麼這麼笨啊,連個拖地都不會!”爸爸對大福的評價方式擾亂了大福的自我認知。“我到底是聰明還是愚笨的孩子?”這樣的評價還給大福帶來自貶和無能感。

懂得孩子內心需求VS游離孩子內心世界之外

坦普所就讀的富蘭克林皮爾斯大學管理人員不同意坦普將擠壓器留在學生宿捨,這讓坦普失去了安撫自己內心的幫助方式。假期裡,坦普在姨媽的支持下,做了一個新的擠壓器,並決定帶到學校,堅持放進自己的宿捨。坦普的媽媽不支持這樣做,她認為對患有自閉症的坦普要盡量避免特殊化,不希望坦普由於擠壓器而讓別人感覺到她的不同。而姨媽在這個事件上讀懂了坦普的內心需要——坦普利用擠壓器幫助自己適應著這個世界,繼續完成大學的學習,姨媽和坦普一起來到學校,與學校管理人員據理力爭,最後,將擠壓器留在了坦普的宿捨。

爸爸教大福認識錢,大福關注著盤子裡的雞蛋,想著將雞蛋變成馬戲團表演者手裡高高拋起的小球,當爸爸發現大福在關注雞蛋後,自以為是地判斷出大福是想吃雞蛋了,於是,爸爸說:“大福,學完了再吃雞蛋啊。”爸爸教大福學做炒雞蛋時,大福感興趣於雞蛋在手上滑膩的感覺,爸爸卻只顧著自己的需要——教會大福炒雞蛋,喋喋不休地威脅大福不好好敲破雞蛋就不能夠吃飯。爸爸與大福的交流始

終不在一個“頻道”上,不能夠讀懂大福內心的需要。

父母不能夠讀懂孩子的心,這會讓孩子感覺不被父母理解,陷入精神痛苦中。對於幼兒來說,表達這種痛苦的方式就是無端哭鬧、經常生病、睡眠障礙、飲食障礙等,而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則表現為親子關系不和諧、反抗父母的教導、抑郁、離家出走、早期性行為、辍學、加入社會上的不良團體等。

正確的幫助方法VS錯誤的幫助方法

當姨媽明白坦普不懂得如何表達情緒時,給坦普示范開心時臉上的表情,並用相機拍下坦普的各種表情:快樂、生氣、滿足、高興……讓坦普學習正確的情緒表達方式,鼓勵坦普不要害怕與他人的交流。

大福尚未認識各種面值的錢幣,還不懂得如何使用錢來購物,爸爸就開始了考核:“大福,買一個電風扇要用多少錢?”這句話中的“買”是什麼意思?“用”是什麼意思?“多少錢”的“多少”指的是什麼?……大福沒有從實際經驗中獲得過這些詞匯的概念,他無法將這些詞語與詞語所指的行為或者事物配對,所以他根本聽不明白爸爸這句話的意思到底是什麼。面對爸爸的提問:“買東西要做什麼?”大福背書似的回答:“買東西要給錢。”大福並不明白自己語

言後的相關行為,他的回答只是爸爸在家裡硬性灌輸的詞匯罷了,最終的結果是大福的考核不合格,看著爸爸失望的表情,只會給大福帶來“我真笨”的感覺。爸爸急於成功的目的讓他的行為完全是出於自己的需要——我需要大福盡快學會購物,但他完全不懂得如何幫助大福,也不從大福的能力水平出發來實施幫助。

爸爸帶大福到了柴姨雜貨店,開始考核大福是否學會了購物,大福因為不能夠滿足爸爸的要求而陷入了困窘的狀態,此時,柴姨因為大福的困窘笑出了聲音,這讓大福感到難堪。如果柴姨懂得尊重大福,此時,她就不會發出笑聲,而是會想辦法幫助大福解除困窘。柴姨也的確想幫大福,面對爸爸堅持讓大福說出要買什麼東西,柴姨上前責備爸爸:“看你把孩子逼的!”然後直接從冰櫃裡拿出雪糕遞給了大福。這樣的幫助方式破壞了大福學習購物的過程,如果柴姨明白爸爸帶大福來商店的目的是教會大福買東西,就會配合爸爸的做法,教大福學會購物。

玲玲在教大福接電話過程用了太多的語言:“大福,以後這個電話響了,要接電話,知道嗎?這是玲玲打來的。”大福無法接收和分辨這些語言傳遞的信息,大福從來沒有接過電話,不能夠將“接電話”的語言與接電話的具體動作配對。玲玲撥響了電話,她將大福的手握住去拿起電話,但卻沒有將電話聽筒靠近大福的耳朵,卻問大福:“大福,聽見了嗎?”大福還沒有學習到接電話的具體過程,玲

玲就與大福開始了躲貓貓的情感游戲,最後,大福還是沒有學會如何

接聽電話。

為孩子提供成長的廣闊空間VS將孩子禁锢在父母的羽翼之下

媽媽為坦普的成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讓坦普進入小學、中學、大學學習,到姨媽的農場勞動,接觸更多的人和事,讓坦普不斷面對環境的挑戰,給她帶來了更多成長契機:坦普帶盲姑娘去看電影,她第一次主動將胳膊伸向盲姑娘,讓盲姑娘挽著她一起到放映室,坦普不再排斥與他人身體接觸,開始主動與同學同桌,主動與媽媽擁抱;坦普因為與同學打架被處罰,她慢慢學會遵守規則;坦普對牛的研究有極大的興趣,讓養牛場管理人員感動,主動幫助坦普在碩士研究論文上簽字,主動找到雜志負責人為她提供了進出養牛場的通行證,為坦普後來的碩士課題研究和研究文章發表建立了基礎;到超市購物遇到了宰牛場老板的夫人,獲得了設計人道主義屠宰場的機會;與卡洛克博士談論馬的死亡,讓坦普懂得了如何面對死亡。“你記住它以前的樣子,不要記住它現在的樣子……”在坦普的生命中,這些人猶如上天派來的天使,讓坦普一點一點地蛻變,破繭成蝶!

大福的生活局限於家庭和父親工作的場所,沒有朋友、導師和同學,失去了發展社會性能力的機會和環境。玲玲的出現為大福帶來了情感發展的機會,但是好景不長,玲玲很快就到其他城市表演去了,離開了大福。在大福父親的追悼會上,沒有人引領大福如何面對父親的死亡,所有的人都用同情的眼光看著不谙世事的大福。

精神導師的引領VS被他人同情

卡洛克博士發現了坦普具有常人難以達到的視覺思考能力,精心設計了有關視覺的作業,他知道只有坦普才能夠完成。完成了高難度的作業讓坦普發現了自己與眾不同的能力,獲得了群體的認同和尊重,看著坦普的傑作,那些曾經蔑視她的同學眼睛裡流露出了慚愧,而卡洛克博士為坦普放火箭模型慶祝,更是對坦普極大的認可,改變了坦普在學校的人際環境。視覺作業讓坦普享受到了研究帶來的精神愉悅,為她後來設計人道主義屠宰牛的系統打下了精神基礎。卡洛克博士對坦普的幫助充分體現出“潤物細無聲”的高級境界。

卡洛克博士幫助坦普認識自己的與眾不同:“你的思維方式很特別,你看待事物的方式和別人不同。”當坦普害怕面對進入大學後的人際交往時,卡洛克博士為坦普注入面對人生的勇氣:“坦普,將大學想象成一扇門,一扇將為你開啟一個全新世界的門,你需要做的就是走進這扇門!”在後來的人生中,每當坦普遇到困境

時,都會想起博士的這些話語,引領著坦普向更高一級的生命狀態

邁進,卡洛克博士成為了坦普的精神導師。精神導師就是孩子優質人格的設計者和實施者,在孩子的生命成長中,能夠幫助孩子建構高級審美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引領孩子達到一種高級的精神追求境界。媽媽幫助坦普建構的獨立自主精神和卡洛克博士為坦普指引的生命方向,共同承載著坦普的天賦,為坦普開啟了實現生命價值的大門。

大福的生命中沒有遇到精神導師,沒有人為他進行獨立自主精神意識的建構,更沒有人引領他踏上實現生命價值的路,爸爸、玲玲、柴姨、海洋館老板、民辦學校老師和校長,他們給予大福更多的是同情。在父親死後,大福生活在學校裡,學校的老師只會為大福能夠自己煮熟雞蛋感到欣慰,而不能夠看到大福精神的極度孤獨。

實現生命的價值VS為溫飽而生存

坦普對生命有著自己的解讀,她對大學室友盲姑娘說:“我不想讓我的想法隨我一起死去,我得去做些什麼,我知道我不可能懂得所有的東西,但我仍然希望我的生命過得有意義!”這便是坦普對自我實現的精神追求,這是人類精神追求的最高層面,坦普在自閉症大會上的演講讓我們感受到了她獨立、自主、有尊嚴的人格魅力。

大福在父親死後依靠他人的同情和施捨獲得一份清潔工工作

賴以生存,孤獨寂寞,期盼著玲玲的電話,從海龜那裡來回憶爸爸……大福掙扎地活在這個世界,他人過多地同情與施捨已經讓大福的自尊萎縮。假如大福的天才被發現,假如大福也獲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假如海洋館老板能夠懂得幫助大福,他可以在海洋館與鯨魚一起表演,施展他的天才,既能夠養活自己也給人們帶來歡樂。那麼,他的人生價值也得以最大實現,他的幸福就會來自自己價值的實現,而不是海龜。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將人類的需求分為五種,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分別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坦普已經到達了最高層次——自我實現,而大福停留在最低層次——生理需求。

尊重、支持、理解和幫助是智慧之愛的核心,獲得了智慧之愛的孩子就能夠實現生命的價值;禁锢和毀滅孩子精神自我的愛就是溺愛,孩子的精神追求在父母的控制中“溺”愛而亡!

第四節 對聽眾提出的問題作答

在全國各地做這兩部電影賞析的講座,每次講座後都會有聽眾提出這兩個問題,在此對這兩個問題作答。

提問一:“胡老師,大福的爸爸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你應該給予大福爸爸一些肯定和同情啊,很遺憾你沒有給大福爸爸一些肯定!”

我的回答:“如果你想給予大福爸爸一些肯定和同情,你完全可以自己給,請不要要求我在這裡給予大福爸爸肯定。我所做的是將大福爸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及這些理念和方法給大福帶來的傷害解析給各位,我絕不會說‘雖然大福爸爸傷害了孩子,但他還是愛孩子的’這樣模稜兩可的話來混淆大家的思維,我希望我的觀點能夠清晰地傳遞給聽眾,在觀點問題上我不搞中庸,也不打太極,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提問二:“胡老師,在你的這次賞析中,我感覺你認為西方的教育比我們的好,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我們的教育也不是一無是處,總還是有比西方好的東西,為什麼你沒有體現呢?”

我的回答:“我這次講座的主題不是歌頌我們的五千年文明史,

也不是中西方教育比較,僅僅是兩個父母和兩個孩子的比較。作為母

親,在這裡我向坦普的媽媽表示敬意,她告訴了我如何幫助孩子成為精神高尚、獨立、有理想、有靈魂的人,她做到了。而對於大福的爸爸,我認為他阻礙了大福的成長,讓大福未來的一生都掙扎在他人的同情和施捨中。請不要將他們上升為中國和美國的代表,而我也沒有站在中國和美國之間,我僅僅是作為一個母親在探討如何幫助孩子成長。我想,在中國已經不乏時刻都想著要歌頌祖國的五千年文明史,也不乏對我們的教育大唱贊歌的人,請不要要求我在這短短的兩個多小時裡也與你 ‘合唱’,如果你願意,可以從《海洋天堂》中挖掘出中華文明,但不要要求我和你做同樣的事情,可能我們的使命有所不同。或許,我的這場講座能夠讓大家看清楚一些我們文明中的缺陷,這個缺陷就是我們對人類個體發展規律的無知和漠視,對一個人的內在精神建構的無知與漠視,對孩子需要什麼品質的愛的無知與漠視。一個民族的偉大不是靠唱祖宗的贊歌來抬舉,而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斷正視自己的弱處,不斷修正,學習他人之長,這樣的精神才能夠讓民族變得強大。”

 

嬰兒心理
寶寶可不可以飲涼茶

  涼茶宜茶宜藥。特別在

剛剛買的新車是不是也不適合小孩子坐呀?

剛剛買的新車是不是也不適合小孩子坐呀? 剛剛買的新車是不

二月齡嬰兒關節響很正常

讀者宋女士:我兒子現在兩個月了,換尿布時一動腿,就會

最近孩子經常半夜突然哭,怎麼回事呀?

最近孩子經常半夜突然哭,怎

Copyright © 親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