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親寶網
親寶網
 親寶網 >> 0到1歲 >> 0到1歲發育 >> 寶寶吃益生菌≠喝酸奶 媽媽不可跟風效仿
0到1歲飲食0到1歲護理0到1歲疾病0到1歲發育0到1歲知識嬰兒心理0到1歲問答0到1歲互動

寶寶吃益生菌≠喝酸奶 媽媽不可跟風效仿

“增加抵抗力,媽媽少擔心”現在市面寶寶益生菌的廣告鋪天蓋地,除了能增加寶寶抵抗力之外,還能對寶寶便秘、腹瀉起到輔助作用,深受廣大媽媽喜愛。在寶寶日常飲食中添加益生菌已經逐漸有一種常態化的趨勢。但是益生菌真的是多多益善嗎?寶寶吃益生菌≠喝酸奶,看看專家解讀寶寶益生菌。

1、平衡腸道菌群,促進腸道蠕動,預防和改善腹瀉便秘。

2、刺激腸道免疫機能,增強免疫力。

3、幫助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許多益生菌株在胃腸道內可產生消化酶,這些酶可幫助人體更好地消化所攝入的食品以及吸收食品中的營養成分。

4、產生重要的營養物質。益生菌能產生維生素,包括泛酸、尼克酸、B1、B2、B6及維生素K等,同時能產生短鏈脂肪酸、抗氧化劑、氨基酸等等,對骨骼成長和心髒健康有重要作用。

看著這益生菌的作用,怎麼和酸奶很像呢?寶寶吃益生菌是不是就像喝酸奶一樣?寶寶能長期吃益生菌嗎?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兒內科主任、主任醫師何麗雅提醒,益生菌是藥品而非食品,長期服用可能危害健康,如需補充益生菌最好要遵醫囑。

對於嬰幼兒來說,出現腸胃不適或發生腹瀉是常有的事,這是由於寶寶一方面需要大量營養,一方面腸胃功能又不夠發達。不少家長發現,寶寶生病上醫院,醫生通常都會開益生菌來調理腸胃,於是想當然認為益生菌就是個好東西,不僅家中常備,而且還讓寶寶長期服用。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兒內科主任、主任醫師何麗雅提醒,益生菌是藥品而非食品,長期服用可能危害健康,如需補充益生菌最好要遵醫囑。

吃益生菌不等於喝酸奶

有的家長之所以覺得益生菌可以長期使用,主要是認為往牛奶中添加益生菌,無非就是鮮奶變“酸奶”,酸奶能長期吃,那麼益生菌也是沒有問題的。

事實上,酸奶跟益生菌的作用絕對不能等同,醫院開的益生菌一般屬於藥物,然而酸奶是食品。跟酸奶相比,益生菌無論是菌的種類,還是菌的含量都是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常見的媽咪愛(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主要成分是腸球菌和枯草芽孢桿菌,而酸奶的主要菌種是主要是嗜酸乳桿菌和雙歧桿菌,還有一些乳酪乳桿菌等特定菌株,而且酸奶中的菌含量一般遠遠少於藥用益生菌的含量。

服用益生菌應遵醫囑,並合理更換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生活壞境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有益菌和有害菌,寶寶的身體裡也一樣。

當孩子腸胃功能出現問題時,通常會導致腸道內菌群失調,如有益細菌減少,有害細菌增多,這個時候補充益生菌,相當於直接補充正常生理菌叢,抑制致病菌,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抑制腸源性毒素的產生和吸收,達到調整腸道內菌群失調的目的。

然而在正常情況下,人體中的各類細菌,包括在腸道中處於動態的平衡狀態,也就是常說的“菌群平衡”,並不是說你吃了很多的益生菌,就能夠徹底壓制住有害菌,也有可能會導致其他有益菌的減少,即產生“菌群失調”,身體就會出現問題。我們甚至可以把這個“菌群平衡”想象成大自然的生態平衡,任何一類生物的大幅增值都可能會影響整個生態系統。

因此,補充益生菌最好是要遵醫囑,要根據專科醫生的指導下用藥,不能過度依賴。

目前市面上的益生菌很多,每一種都是不同益生菌的組合,由於某種菌群過多或過少都會對身體健康不利,因此如果有的孩子確實長期需要補充益生菌,那麼就要注意不能長期吃一種,要在醫生指導下合理更換。

益生菌產品怎麼選購?

益生菌是一類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於人體腸道、生殖系統內,能產生確切健康功效從而改善宿主微生態平衡、發揮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總稱。那麼,你知道益生菌產品怎麼選購嗎?

益生菌的選購原則

1、要選優

要選優質益生菌,就是說要選擇“安全、高活性、有著經臨床驗證的功效”的益生菌。因此,選擇歷史悠久,在國際上有著較高威望的知名品牌是很重要的。

2、有針對性

大家已經知道,益生菌的功效具有“高度的菌株特定性”,不同菌種、不同菌株、不同的供應商,不同的菌株配比,都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功效(當然,這種功效一定要經過臨床驗證的)。因此,我們選擇益生菌也應該根據不同的功能需要,來選擇適合我們自己的益生菌產品。

3、分段營養

眾所周之,不同的年齡階段需要不同的營養,而不同年齡段所出現的健康問題也不盡相同,解決辦法也各有側重。0-6歲嬰幼兒童是一生中的窗口期,也屬於“免疫不全期”。此時期胃腸功能、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機體抵抗力較弱,極易發生消化功能紊亂,腸吸收不良及感染性疾病,在此階段通過補充益生菌,維持腸道菌群平衡,保持益生菌的優勢地位,對嬰幼兒童健康影響極大。分年齡段定制的益生菌產品更能貼合不同年齡段嬰幼兒童的具體需要,是屬於寶寶自己的益生菌。

4、看活菌量

益生菌粉中起作用的是嗜酸乳桿菌、乳雙歧桿菌、鼠李糖乳桿菌、干酪乳桿菌等益生菌,而且只有活著的菌群才有活性,才能起到調理腸道、提高免疫的功效。不同的活菌數量影響功效。市面上從30萬、50萬、100萬、50億、300億活菌數含量的益生菌各不相同。人體攝入數量不是越高越好,要根據廠家安全指示正確攝入。

過度使用益生菌傷健康

益生菌確然是好東西,但是物極必反,專家表示,益生菌並不是包治百病、無病強身的靈丹妙藥,正常情況下無需補充。

益生菌對於人體健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腸道益生菌含有各種酶,因此可以水解蛋白質、分解碳水化合物、使脂肪皂化、溶解纖維素、合成人體需要的維生素K和B族維生素等。可以說,益生菌好處多多,但這並不表示我們可以給孩子無限制的補充益生菌。

正常情況下孩子無需補充益生菌

著名育兒專家張思萊表示,對於發育中的正常孩子來說完全沒有必要額外補充益生菌,益生菌不是保健藥物,也不是補藥,更不是萬能藥。

益生菌主要用於兩種情況之下:一種是因為長期使用抗生素,使得抗生素不但殺死了致病菌,同時也殺死了與之同存的益生菌,因此需要補充益生菌以重新建立體內微生態屏障。另一種就是因為腹瀉,造成大量的益生菌丟失,失去制約的致病菌或者條件致病菌此時引發疾病,造成腸道菌群失衡,為之補充益生菌,重新建立腸道菌群平衡,維護腸道健康。

張思萊最後強調,即使應用益生菌也是在醫生指導之下短期使用,不能長期使用。

過度使用益生菌對人體有害

張思萊表示表示,長期使用用益生菌會對人體構成潛在的危害。醫學研究證明:人體長期使用人工合成的益生菌產品,會促使腸道功能逐步喪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久之人體腸道便會產生依賴性,醫學上稱之為“益生菌依賴症”。而人體一旦患上“益生菌依賴症”,終生都將依靠和使用人工合成的口服益生菌產品來維持生命的健康狀態。

一些醫學專家還提出:益生菌的過度使用可能成為孕育“超級病菌”的新溫床。由於許多乳酸菌對抗生素具有多重抗藥性,透過與病原菌的共同生活、接觸,很可能將自身攜帶的抗藥性基因傳遞給病原菌,使之獲得抗藥性而成為“超級病菌”,導致感染時可能無藥可醫。其他可能的副作用還包括影響醣類與脂肪的代謝功能以及免疫功能失調等等。

如何讓寶寶自己產生益生菌

適量的益生菌有益身體健康,我們該怎樣讓寶寶自己的身體產生更多的益生菌?

1.母乳喂養

母乳喂養是一個有菌喂養的過程,因為乳房的乳管中含有正常的益生菌群,通過母乳喂養可以將正常菌群傳給孩子,讓孩子盡早建立腸道的正常菌群。母乳中含有雙歧因子,雙歧因子在母乳中的低聚糖(即為益生元,母乳中的低聚糖大約有100多種)作用下,生成雙歧桿菌或乳酸桿菌。雙歧桿菌不但能夠定植在大腸中,而且能夠迅速繁殖起來。這些益生菌通過酵解乳糖和低聚糖,其代謝產物為酸性物質,可以起到制約致病菌的作用。同時母乳中的低聚糖還可以與腸道致病菌競爭腸上皮粘膜細胞的受體,並對致病菌產生的毒素起直接抑制作用。

對於不能母乳喂養的嬰兒,最好選擇富含低聚糖的配方奶粉,低聚糖又稱益生元,可以起到調整腸道菌群微生態平衡的作用,例如低聚果糖可以起到增殖雙歧桿菌的作用。

2.食品多樣化

寶寶日常要注意食品多樣化,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含麸子比較多的麥粉、粗糧、薯類、豆類、蔬菜和菜苗、水果、魔芋、海藻等植物性食品,這些食品富含可溶性的膳食纖維,有助於腸道益生菌的繁殖和發展、調節腸道菌群平衡。不要過多攝入動物性食品,因為這些食品不含有膳食纖維和低聚糖,而且過多食用高蛋白的飲食會促進腸道腐敗菌的生長,產生一些有害物質。

3.正確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在殺死致病菌的同時也會殺死益生菌,尤其是廣譜抗生素。濫用抗生素的結果就是殺死益生菌、破壞了腸道菌群平衡;此外,濫用抗生素還會增強細菌耐藥性,從而衍生“超級細菌”,使得患者無藥可用,難以治療。因此使用抗生素的原則是:能用窄譜的就不用廣譜的;能用低級的就不用高級的;能用一種解決問題的就不用兩種;沒有明確病原菌可以使用廣譜的,一旦明確病原菌就要選用敏感的窄譜抗生素;輕度和中度感染不建議聯合用藥;一旦需要使用抗生素時就要用夠劑量、用夠療程,不能隨便停藥。

4.減少不必要的醫學檢查手段

正常情況下,應盡量減少對孩子使用不必要的醫學檢查手段,例如放射檢查和治療等,這些檢查也會對腸道菌群平衡造成嚴重破壞。

5.注意個人飲食衛生

日常生活中藥注意孩子的個人飲食衛生,勤洗手,不吃衛生狀況不合格的食物(如路邊攤、三無零食等),杜絕一切可能造成致病菌侵入的環節。

外來抵抗力不如自身產生抵抗力更加穩固,媽媽還是要讓寶寶多平時注意自身抵抗力的增加。

0到1歲發育
寶貝29天放屁就帶粑粑咋回事?

寶貝29天放屁就帶粑粑咋回

現代好媽媽六大判定標准

你常常為管教孩子而束手無策嗎?不管你是喋喋不休地說

出現了矮小症該怎麼辦啊

概 述 垂體分泌功能異常可引起矮小症。生

孩子一張圖,畫出你對他的影響

有這樣一位媽媽,她覺得自己給了孩子足夠的愛和引導,

Copyright © 親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