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親寶網
親寶網
 親寶網 >> 3到6歲 >> 3到6歲教育 >> 學繪畫到底有什麼好處
3到6歲飲食3到6歲護理3到6歲疾病3到6歲教育

學繪畫到底有什麼好處

繪畫是眼、手、腦緊密配合的活動。在繪畫活動中,要將感知到的具體形象,通過眼睛認真觀察,經過分析、比較找出主要特征,運用線條、色彩等手段描繪出來,做到視有所感、腦有所思、手有所致。這種繪畫有利於智力的培養(掌握正確的觀察、思維方法)和表現技能的提高。

知識不等於智力,重要的應是掌握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語言能力、動手能力等。繪畫與鍛煉這幾種能力的關系都很密切。在繪畫中,通過對實物的觀察、記憶、比較發展認識能力;通過分析、概括、取捨發展思維能力;通過聯想、虛構發展創造能力。當然,幾種能力不是孤立的,是互相聯系的,一個人完成一件工作是多種能力的綜合。為了敘述方便,下面分別講一講怎樣通過繪畫培養這幾種能力。

1.觀察能力。觀察是孩子認識事物、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進發創造力的基礎。當然觀察不是隨便一看,心理學上稱有意的、有計劃的視知覺活動。各種工作都離不開觀察。偉大生物學家達爾文說:“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觀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時,對其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眾人之上。”畫家齊白石說:“吾畫蝦數十年使得其神。”他用水缸養蝦置於案頭,每時每刻注意細致觀察蝦的各種動態,才把蝦畫“活”了。孩子的學習也和觀察有直接關系,觀察能力強的孩子讀寫能力也強,容易分辨字形筆劃的細致差別。孩子作文內容豐富,描寫生動,與他從小學會觀察有很大關系。

我們應創造條件開闊孩子的眼界,豐富孩子的生活,讓他們以愉快的心情去認識生活。從他們最感興趣的事物入手。哪裡有他們自己的樂趣,他們觀察得就認真、仔細,畫出來的畫就越具體、生動。孩子會發現別人沒有注意的細節。把這些觀察和發現記錄下來,就是《觀察日記》。可以做景物的觀察,如季節的種種變化(春、夏、秋、冬、風、晴、雨、雪),時間的變化(早晨、中午、晚上)。孩子到公園去觀察樹的四季變化、水面的波紋、亭榭和遠山等自然景色。在節假日,有大的活動場面,讓孩子現場觀察,做到整體觀察看氣氛,局部觀察看特征。動物是孩子最感興趣的,個性突出的大象、長頸鹿、猴子往往最吸引孩子。可到動物園去觀察它們的不同形態、不同生活習性。孩子會把它們比作人的家庭(爸爸、媽媽的孩子),畫的動物就顯得活潑可愛,也可以讓孩子自己繪制動物故事。

孩子對畫人感到比較困難,雖然每天和人接觸最多、最熟悉,但往往熟視無睹,不太注意,所以畫出的人沒有特點差別。可以引導孩子從家裡人觀察起。人的外貌,在穿衣上就有很多不同,只要他細觀察,抓住特征,進行比較,就會發現人的千差萬別,當然孩子對人的觀察不可能細致到相貌和表情特征。兒童繪畫時期,只要畫出不同人的衣服、發型區別就行了。

孩子在觀察中,注意力不易集中。為了提高觀察效果,觀察前可提出問題,讓孩子帶著問題觀察,邊看邊提問題。觀察內容的選擇、深淺的要求應根據孩子年齡水平而定,低幼年齡淺顯些,簡單些,學會以後再逐漸復雜些。有的需要反復觀察,加深認識。可以先整體後局部的觀察,也可以先局部後整體的觀察。還可以用比較的方法,讓孩子分辨事物的相同與不同。意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從小學畫是從畫雞蛋開始的。他的老師對他說:“你別以為畫蛋容易,其實一千個雞蛋中沒有兩個是相同的。”這就是要他學會觀察與比較。我們指導孩子觀察也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物件入手。家裡的生活用具(家具、瓶罐、盒子、鍋盆等)形狀很單純,還有適合的幾何形體(方體、圓柱體、錐體等),都可以培養孩子認識物體的概括能力。當然,孩子畫個物件總伴有自己的感想,如媽媽的書包、爸爸的書桌、我的玩具、我的家。靜止的物件帶上感情的色彩,就生動起來了。

2.記憶能力。觀察的目的是為了積累,人類的智慧正是不斷積累知識的結果。積累知識又離不開記憶。繪畫的語言是形象,形象的積累也靠記憶。許多作家、畫家、演員往往具有很強的視覺記憶能力,能對瞬息呈現的人物景象在寫作、繪畫和表演中准確地再現出來,這是他們在長期的觀察中練出了驚人的形象記憶力。如畫家的舞蹈速寫,舞蹈演員的動作是那樣迅速,不斷地變換,畫家的速寫技巧即使再熟練也趕不上,只依靠眼睛看是無從下筆的,必須在熟悉舞蹈動作的基礎上,靠腦子記憶畫出來。

中國繪畫傳統很強調畫家的“默畫”能力,有名的《韓熙載夜宴圖》就是畫家顧闳中一連幾夜在韓熙載家窗外偷看他和客人、侍女、姬妾的行樂情景後繪制出來的,顯示了畫家精深的觀察力和記憶力。

兒童的記憶主要是無意識的,他們的大部分知識

訓練孩子的形象記憶力,“默畫”是一個好辦法。讓他觀察後默畫他感興趣的東西,或看圖畫書講故事後默畫下來,久而久之養成習慣,他腦子裡會貯存豐富的形象,要畫什麼就會感到非常自由。而畫臨摹畫養成習慣的孩子,只能照畫本畫,離開畫本就畫不出來,缺乏的正是這種形象記憶能力。

 3.思維能力。思維是人腦對現實的加工反映。我們觀察到的東西,經過分析、概括發現事物的內在聯系,掌握發展規律,從而有所發明創造。思維能力的發展,對兒童學習、掌握和運用知識十分重要。人們不難觀察到畫畫好的孩子思維活躍,想象豐富,那是由於他在繪畫活動中接觸的事物多,受到的感知刺激多,積累的感性知識豐富,並進行積極的形象思維活動。幼兒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他憑借具體形象甚至通過自己的動作進行思維。你給他一個娃娃,他就用手抱娃娃玩,把娃娃拿走了,他抱娃娃的思維就停止了。以後逐步脫離動作、實物進行思維,認識活動中的具體形象性相對減少,分析、綜合、比較、概括、抽象成分逐步增加,這就是形成抽象思維的過程。所以要讓孩子通過畫畫多看、多聽、多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參加各項有意義的活動。在活動中鼓勵孩子多動腦筋想問題,培養動腦筋的習慣。到了兒童繪畫晚期,只憑直覺的觀察、記憶就不夠了,還需要相應的理解力。繪畫藝術不只靠形象思維,還要伴以相應的抽象思維(分析、比較、概括、取捨的能力),才會有繪畫作品的質的提高,才會使兒童繪畫向成人繪畫順利過渡。

4.想象能力。想象是人頭腦中原有的事物形象經過加工、改造產生新的形象的心理過程。豐富的想象力是學習和工作的重要因素,可以說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還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因此,大膽豐富的想象,是藝術創造、科學發明的必要因素。有才能的科學家、藝術家都是富於聯想的,他們在深入的思考中,由此及彼,舉一反三,產生創造的靈感,把某一領域的知識技能、方法遷移到新的領域,就會出現新的奇跡。瓦特從水壺蓋聯想到蒸汽作動力的機器,牛頓從蘋果落地聯想到萬有引力,書法家懷素觀公孫大娘舞劍啟發了草書的運筆,表演藝術家蓋叫天觀察獅子、羅漢想到舞台的亮相,這種創造性的聯想活動是科學發明和藝術創作的前提。所以,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豐富想象力,把他們天真的好奇和遐想引導到科學和藝術的軌道上去,繪畫正為孩子提供了一個大膽想象、自由奔放的天地。

幼兒的想象是以無意想象為主,不是有目的的想象。他們的想象也容易變化轉移,一般是看什麼想什麼,聽到什麼想什麼,接觸到什麼想什麼。畫畫時,一會兒畫這個,一會兒畫那個。5、6歲孩子的有意想象逐漸增長,讓他畫公園,他能想到公園的花、樹、亭子等。兒童的想象是很活躍的,如果我們注意加以引導,他們會創造出許多新奇的畫面。可以在給孩子講故事時讓他想象故事的結尾,看圖講故事,都能調動孩子積極想象。讓孩子聽一些歌曲、樂曲,從音樂藝術形象感染熏陶孩子的感情,也會啟迪孩子的想象力。對他們富於想象的畫面應贊揚、鼓勵,不應壓制,允許他們“想入非非”。有個孩子畫了一棵樹,樹上長滿了各種水果(西瓜、香蕉、蘋果、桃等),叫“百果樹”,這是孩子的創造想象。如果我們成年人打擊孩子想象的積極性,想象的翅膀受到束縛,創造的火花也就泯滅了。

對兒童進行繪畫訓練,可以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透過繪畫能力可以窺見幼兒智能發育水平,所以說繪畫能力是智力發展的一項重要標志。但是從另一方面說,畫畫不好的孩子是不是智力就差了呢?那倒不能絕對地看待這個問題。

根據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對人的智力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一個叫做“多智力”的理論。加德納證實,人的大腦共有6種智力,每一種智力都受大腦的一個“小區”的控制。其中有兩種是人們熟悉的,這就是語言運用智力和數學運算智力,但人們對其它四種智力就很陌生了。加德納把它們歸納為:音樂智力、空間直觀智力,身體活動智力、個人控制感情和體察他人情緒的智力。各種智力既能獨立地發揮作用,又能相互協作,對客觀世界形成一個統一的看法。因此,所謂“智力”,就是觀察、分析、理解信息的綜合性混合體。然而,現行教育對兒童進行的“智商”測驗,主要通過對語言運用智力和數學運算智力進行測試是缺乏科學性的。兒童智力的類型是不一樣的,不可能在一個人身上具備全部智力才能,但及早發現孩子具有哪方面的優勢並加以培養,因材施教就可能幫助他們早日成才。

根據觀察以及國內外心理學研究資料反映,兒童的繪畫能力和他們的智力發展一樣,是有規律的,次序並不會顛倒。不少學者經過研究,把兒童繪畫的發展過程,分若干階段,每一階段都有著這個時期的特征。

根據已發表的資料,美術教育家哥仙修泰納收集了30萬張兒童畫來研究,把兒童畫發展過程分為5個階段:①錯畫期:亂畫各種線。②圖式期:用記號、象征、圖式描畫,稍具形狀。③對線發生感情時期:用線描畫形狀很感興趣。④想表現實物時期:用輪廓線畫實物,但不懂得表現遠近,故不大像實物。⑤正確地表現形狀的時期:懂遠近、明暗,會寫實。

1943年赫伯特?李德在《透過藝術的教育》一書中引用了白特在《心理與教育測驗》中的分期:①塗鴉期:2、3歲。②線:4歲。③敘述的象征主義:5、6歲。④敘述的寫實主義:7、8歲。⑤視覺的寫實主義:9、10歲。⑥抑制時期:對所畫不滿而失去興趣,11~14歲。⑦藝術的復活期:青年期。

1952年維克多?羅恩菲在“創造與心智發展”中的分期:①錯畫期:2~4歲,從無目的的亂畫到有目的的亂畫。②前圖式期,4~7歲,以圖式記號表達自己的意念。③圖式期;7~9歲,主觀的強調圖式的特征。④寫實初期:9~11歲,擺脫圖式,描寫得像實物。⑤擬寫實期:11~13歲,表現形似而有孩子式的手法。⑥停滯時期:15歲以後停滯或感到沒興趣。

根據以上幾位學者的分析,盡管分期劃分不盡相同,但仍能從中找出兒童繪畫發展的共同軌跡:即開始時只能畫一些沒有形象的線,稱之為塗鴉;漸漸從塗鴉的無意識到有意識表現,然

而仍看不出具體形象;接著發展為象征符號表達直觀感受畫實物對象;最後達到具備寫實能力。

根據我國兒童的實際情況和觀察,兒童繪畫發展過程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①塗鴉期;大約在1~3歲。②象征期(又叫表象符號期):3~5歲。③主觀感覺表現期:5~9歲。④視覺寫實期:9歲以後。

在現實生活中,人的智力發展是有快有慢、水平有高有低的。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歸結起來有兩方面:其一是遺傳因素,其二是環境的影響。對一個智力發育正常的兒童來說,教育,或稱環境熏陶,對兒童智力發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早期教育尤為突出。兒童6、7歲以前學的東西,常常終身不忘。許多人認為,學習某種東西有一個最佳時期。4歲左右是形象知覺的敏感期,必要的音樂、繪畫教育可以使兒童在這方面的才能得到迅速發展。閱讀和外語教學也如此,這個年齡的兒童雖然不識字,但通過語言傳授,他們會很容易地記住並背誦。

早期教育造就英才,在歷史上是屢見不鮮的。1914年,美國有一個年僅15歲的少年畢業於哈佛大學,他的名字叫威廉詹姆士賽茲,是著名心理學家鮑裡斯賽茲的兒子。據說他一歲半開始受教育,3歲就能用本國語流利地讀寫;5歲開始學習生理學,居然達到開業醫師考試合格成績。6歲他和其他孩子一樣進入小學。入學那天,上午9點編入一年級,可是,到中午母親去學校接他時,他已是3年級的學生了,而且當年就小學畢業。7歲因入中學年齡不夠在家自學高等數學,因為古今語言學他早就學過了。8歲他進了中學,各科成績出色,尤其數學出類拔萃。很快中學的教學內容他都掌握了便退學自修。9歲、10歲兩年自學,11歲進了哈佛大學。

這種例子我國也有,少年攻讀大學課程,這就是世人說的神童。在書法和繪畫方面也有不少成績卓著的兒童。自古說:“10歲神童,15才子,一過20就是凡人。”所謂神童並非超凡之人,兒童在某些方面較早地顯示了才華,說明他們是經過早期教育智力聰穎的人。有些人小時候成績突出,成年以後就一定成大器嗎?那還要看個人努力的程度。也有不少偉大的人物是大器晚成的,像中國的藝術大師齊白石就是一個例子,早年曾是個木工,57歲後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90多歲時成為世界著名的畫家。

目前不少家長盼子成龍,看到孩子能畫幾筆,就到處尋師訪友,打聽孩子有沒有這方面的天才,見到孩子能抹兩筆國畫,偶然出一些筆墨趣味就認為是“神童”了。對兒童畫畫適當給以鼓勵是必要的,如果過分宣傳,對兒童並無好處。

兒童學畫需重視培養興趣和毅力,因為在教育中,影響學生智力發展的,除了智力因素以外,還有另一方面的因素——人格因素。有人查閱中外53名學者(包括科學家、發明家、理論家)和47名藝術家(包括詩人、文學家、畫家等)的傳記發現,他們除了異常聰慧以外,還有一些共同的人格特征:①勤奮好學,不知疲倦地工作;②為實現理想勇於克服各種困難;③虛心學習、實踐,④堅信自己的事業一定能成功;⑤爭強好勝,有進取心,⑥工作認真細致,一絲不苟,有高度的責任感。

可見積極的人格因素是智力發展、創造力形成的重要條件。因此,在發展各種智力成分的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優良的人格特征是極重要的。

3到6歲教育
寶寶臉長紅色的東東

寶寶臉長紅色的東東

寶寶吐,不知道啥原因

寶寶吐,不知道啥原因

小兒掉發

健康咨詢描述:

寶寶吃什麼最補鈣

概 述 有一位鄰居家的小孩今年已經3歲了

Copyright © 親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