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親寶網
親寶網
 親寶網 >> 3到6歲 >> 3到6歲教育 >> 你的寶寶是個任性的”熊孩子“嗎?
3到6歲飲食3到6歲護理3到6歲疾病3到6歲教育

你的寶寶是個任性的”熊孩子“嗎?

活潑一詞是專門為寶寶而生,活潑可愛也是家長希望寶寶長成的樣子。可是作為家長的你真的有仔細觀察過寶寶的"過度活潑"嗎?你經常因為寶寶"惹事生非"的本領被老師叫到學校嗎?你經常因為寶寶過度的調皮搗蛋而頭疼嗎?孩子的任性是不是讓你覺得無可奈何?那今天咱們跟著馬肇禹醫生的腳步,看一下寶寶任性的源頭和如何做好早期訓練吧!

在小孩(一至三歲)初步具備認識周圍事物的時候,此時小孩的意識和行為的控制能力和分析能力大為提高,第二信號系統(語言和詞句)逐步發展。在大人的影響和教育下學會說話,大大擴展了活動范圍和與大人交際的能力,也是不少學者都認為的最佳教育時期。"善解人意"就是對小孩該時期心理和意識的肯定。

能否抓住小孩這一年齡特性,有意識地培養尤為重要。可是,不少家長注意不夠或放任自流,則贻害無窮。孩子個性培養失誤,孩子受害,家長再也難以補救了!

重視的家長則按時期,投入時間、不斷滿足孩子接觸外部世界的各種新鮮環境和學習要求,耐心、貼切地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種問題。誘導他們進行各種實踐活動,以提高孩子的認知水平、提高悟性和觀察能力;努力發展其語言表達能力,利用語言啟發孩子的思維活動。要有步驟講究方法,必須防止生硬的方法、粗魯的態度,也不得要求過高或操之過急,更應避免孩子有不良情緒和心理上的壓抑。

在家長用各種方法(語言、行為)給孩子以極大滿足時,也一定得讓孩子建立"互信"的概念,要讓孩子懂得理解和被理解同等重要。溺愛的結果只會養成孩子嬌氣、任性、自私。

"任性"的孩子路坎坷

任性心理,孩子成長的絆腳石

任性是兒童不良的心理品質;可是往往易被年輕的父母所忽視。一旦孩子個性培養上失誤,孩子受害,爾後,家長再也難以補救了。

這裡記載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典子是個漂亮的女孩子,她出生在日本的一個富裕的家庭。因為是獨生女,她從小受到父親、母親的溺愛,被視若掌上明珠,當然,她想要什麼就可以得到什麼。這樣一個優越環境中的寵兒,一切都該是一帆風順的。然而,禍兮福所依。她從小任性、孤僻,在同齡人中沒有伙伴,這些"小事"都未引起她父母親注意。誰料到,這就是一出悲劇的開始呢?典子上高中時,竟然到商店裡偷東西,後來,又混入了流氓團伙,從而走向墮落。她的父母實在難以理解這個事實:一個什麼也不缺少的孩子為什麼會去偷竊,走向犯罪的道路呢?

任性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以為自己是一切的主宰、周圍所有的人和事都是為滿足自己的需用要而存在,都要聽任自己的支配。比如想獲得什麼東西,不管客觀是不是允許,非得到不可;想做什麼事情,不管是否合理,正確、有益、可行,而非做不可,越是勸阻,他們就越堅持。

孩子任性,與父母撫育心態有關

任性作為一種不良的性格,是在後天環境下,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等方面的教育影響下,通過孩子自己的實踐活動而逐漸形成的。一是家長平時對孩子遷任、姑息、縱容、百依百順,孩子想要什麼主動給予什麼,想做什麼樣事就做什麼,事事都由著他們的性子來。久而久之,使孩子覺得自己的一切要求和欲望都天經地義合理。於是便形成遇事就放任自己的心理定勢。二是與此正好相反,就是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和欲望,不管是否合理、正確、有益、可行,只要違背家長的意志,就憑借自己的權力和權威,斷然拒絕。家長的無理,頑固,粗暴,會無形中給孩子一種心理暗示:凡事只在堅持,就是勝利。

日本心理學家小倉清認為:任性除孩子自身的問題外,多半屬於父母撫育心態上的偏頗而造成。如父母在撫育態度上不一致常有矛盾;母親在教育上缺乏耐心和一貫性或是家長過分嬌慣溺愛等。然而對於孩子提出的某些要求,大人應有必要的許諾。但若一味滿足孩子的奢望,勢必會破壞小兒早期教育中的心理與物質上的平衡,就很難培養孩子的毅力和忍耐力,與朋友難以相處,遇事不冷靜,不能很好地適應集體生活,容易導致任性。

之所以把任性歸結為不良心理品質,可以在心理分析中找到答案。因為,心理過程包括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人們一般談到心理變化就局限地想到情感過程,如喜、怒、憂、思、憎、愛等等。而認識過程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等知道的不多,對意志,情操、體驗等就更生疏了。任性孩子顯然就失去了以上的經歷和體驗,長此下去也失去了時機。嚴格地說一種不健康的心理態勢日漸形成、潛在於孩子心中。筆者所見中青年心理障礙的發病原因,多與幼年時期家庭教育,父母的態度,以及個性特征有關。呈如俗話中說的"三歲看大,八歲看老"是很有道理的。

如何讓孩子遠離任性的不良心理

任性的違害之大,又關系孩子們的一生,該如何培養孩子開朗樂觀的性格呢?實踐證明,性格開朗樂觀的孩子成年後具有較強的處事能力、敢於直面人生,勇往直前,豁達大度,與社會愉快地融於一體。以下六個方面的教養方法供父母參考:

管而不包辦、松而不放任:有些父母生怕孩子出一點錯,凡是統統包攬起來--孩子穿什麼,吃什麼、讀什麼、想什麼、玩什麼,均由父母包辦,孩子毫無自己選擇的余地,這樣久而久之,孩子的依賴心理漸漸根深蒂固下來,成年後遇事毫無主見,驚慌失措,情緒消沉,能力差。作為指導者的父母應多留意讓孩子作選擇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愉快的心境。如吃飯時讓兩歲半的孩子自己選擇吃胡蘿卜好還是吃黃瓜好。讓六歲的孩子決定愛看那個動畫片。諸如家用電器,講解清楚其性能、用途及注意事項均可由孩子操作。父母應注意到,孩子在氣頭上出於逆反心理,有時會故意選擇不愉快的事。碰到這種情況,父母不要呵斥強扭過來。要知道,思想愉快與否是一種意願行為,孩子故意要不愉快自有其原因,不快心理事後不久便會陰轉晴的。

孩子處世為人靠教:父母搞好關系樹立榜樣,同時留意教育孩子學會與其他孩子友好往來和睦相處,還應教育孩子對他人富有同情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家裡人經常歡聚在一起,議論所讀過的故事或看過的電影、電視等,進行情感交流。

教孩子懂得滿足,克服嬌慣: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易造得到才快樂的錯覺。孩子玩具太多,就會不珍惜。更不會動腦想出其他玩耍娛樂花樣來。因此,教育孩子在物欲方面應知足長樂,不妨總保持一個時間差。應充分利用手頭現有的東西,玩法上花樣翻新,經思維、再造想象的參入,從中獲得的樂趣會更多,受到的啟迪會更大。

需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興趣廣泛,善於自誤,興趣單一,有如沙中樓閣極易坍毀。比如,孩子一心迷於游戲機。若興趣廣泛,心胸開闊,不玩這樣可以玩那樣,情緒飽滿。智力發育比興趣單一的孩子要快得多。

讓孩子從不快中解脫出來:性格開朗的人也像其他人一樣,也有心緒不佳的時候,但不同的是能否很快從中解脫出來。父母應教育孩子在危難挫折時切不可自暴自棄,應從能恢復良好心境的事物中尋找安慰,自我解脫,如聽聽音樂、讀讀書、騎騎自行車、與朋友交談等。

讓孩子生活在和諧溫暖的家庭中:理性型母愛的特征表現為無私性、平等性以及崇高的社會責任感。父愛則體現在對子女成才、前程的塑造和厚望中。母親的慈愛可熏陶子女樂觀、開朗、高雅的性情。父愛可鍛煉子女堅定、勇敢、自強、自尊的氣質。父母生活充實樂觀,子女的性格在父母的潛移默化下也會開良樂觀。子女與父母及子女之間就會相互理解,情感易通,親密無間,身心健康。

臨床體會:

1、出現心理障礙的孩子乃至多動症再來矯正是有難度了的啊!因為孩子的心理主導、行為反應了心理啊!也都有一個慢長發展過程的,究其原因與客觀外界環境、父母的認識水平、對子女的態度、管教方法、親密程度有關。

2、父母要了解孩子小的時候的確對父母是有依賴的,父母的行為、舉止、語言對孩子是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的。一定少不得情感上的交流、少不得"精神營養"。

3、孩子的情緒不可受到父母的"情感污染",嚴格地說對孩子的管教要從理解入手、要有人格平等的概念,長此以往就不會造成隔閡。

4、"愛"孩子要適度,不可一味滿足孩子的需求。關鍵時一定要講明理由,統一認識,要培養一個相互理解、信賴、尊重,這樣做可以提高孩子的"情商"。

5、我還把培養孩子,比喻為種莊稼,要貫徹"農業八字方針"肥、水、土、種、密、保、管、工。一樣也不能少,一樣也不能多,都得恰到好處才行。

6、常說的走在"道"上很關鍵啊!

看來“熊孩子”的關鍵還是在於父母早期的培養教育,爸爸媽媽正確的關愛和教育方式能培養一個活潑可愛的乖寶寶,但是如果你忙於掙錢而忽視了寶寶的品性培養,那麼將來你可能會發現他變成了一個讓你無可奈何的熊孩子。寶寶心理健康成長對孩子一生至關重要,爸爸媽媽一定要重視起來!


3到6歲教育
學生扎堆配鏡累“癱”家長

距離中小學校開學還有一周,同仁驗光配鏡中心店裡擠滿了&ldqu

我的寶貝最近得了霰粒腫請問怎麼辦?

我的寶貝最近得了霰粒腫請問怎

後腦勺有紅點

健康咨詢描述:

現在家裡有孩子了,家裡的擺設是不是得變一變了呀?

現在家裡有孩子了,家裡的擺

Copyright © 親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