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親寶網
親寶網
 親寶網 >> 育兒百科 >> 育兒知識 >> 育兒須知 >> 好媽媽要幫孩子度過敏感期——動作敏感期
育兒須知喂養常識寶寶呵護智力開發

好媽媽要幫孩子度過敏感期——動作敏感期

    孩子從出生後就進入了動作敏感期,當媽媽把手指放到嬰兒的小手心裡,他立即會抓住不放,若是將某個東西靠近他的嘴角,他也會迅速地吸允,這些都是孩子在動作敏感期的體現。動作敏感期會從0歲持續到6歲,在這期間孩子愛玩的游戲也會不斷改變。媽媽會發現有段時間他特別喜歡捉迷藏,過段時間又會喜歡上壘高游戲,也許還會喜歡上各種的游戲。這些游戲有益於孩子的肢體發育,並能幫助他提高對空間的感知能力。

  要點一:孩子對“捉迷藏”非常感興趣,喜歡把自己藏起來

  孩子在2—4歲時,會把自己藏在門後面、床下、桌子下、書櫥等處。孩子為什麼會喜歡藏起來呢?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喜歡玩耍,還因為這是他探索空間的一種方式。在捉迷藏的過程中,孩子不僅能增加其動作的協調能力,還會提高對空間的感知能力。

  經典事例

  事例1:

  “勤勤,吃飯了。勤勤?”媽媽喊著,卻不見4歲的女兒去哪兒了。“勤勤——”女兒到底哪去了呢?陽台沒有,書房沒有,臥室沒有……

  媽媽已經開始著急了,她推開洗手間的門,發現門不能完全打開。媽媽向門後一看,“嘻嘻……”女兒笑著從門後溜出來。媽媽搖搖頭,真是無奈,想要批評她兩句,但看她可愛的樣子又不忍心。“寶貝兒,你讓媽媽著急了。”媽媽故意皺起眉頭說。“嘻嘻,媽媽找到我了。”勤勤高興地說。“唉,真是拿你沒辦法。”媽媽歎了口氣。

  事例2:

  媽媽在客廳看著電視,卻發現3歲的旭旭自己玩了好久都沒出來。去房間看看他在做什麼,媽媽想。

  一開門,媽媽嚇了一跳——床上的被子都被他扯到了地上,可是兒子呢?“旭旭,出來!”只見旭旭從被子下面爬了出來。“你在做什麼?”媽媽生氣地問。

  “我在鑽地洞,藏在地洞裡。”旭旭說。“地洞?你把被子放在地上當地洞來鑽?”媽媽不解地看著兒子,突然媽媽明白了,原來兒子是在模擬一個地下的空間。

  媽媽不生氣了,轉而問兒子:“你在地洞裡都看到什麼了?”“小鼹鼠在地洞裡,就是動畫片裡的小鼹鼠。”旭旭說。原來兒子看了動畫片後,十分想知道地下的空間是怎樣的,於是就像小鼹鼠一樣藏進了“地洞”,媽媽覺得旭旭真可愛。

  事例3:

  3歲半的璐璐十分喜歡和媽媽玩捉迷藏的游戲,每次璐璐藏好後,媽媽都假裝在尋找,然後驚喜地喊道:“哎呀!原來你藏在這裡了。”璐璐就會“咯咯”地笑起來,說:“媽媽,再來。”然後又興致勃勃地藏起來,等著媽媽找。

  教育感悟

  不同的空間可以容納不同的物品,但孩子偶爾會發現某些空間還可以容納自己的身體。在不同大小的空間裡,會有不同的感受,從“大空間”藏進“小空間”,孩子喜歡大小空間交替所帶來的樂趣。這時,孩子就會喜歡上“捉迷藏”,常常把自己藏起來,樂此不疲地用自己的身體去感受空間的神奇。

  其次,在捉迷藏的游戲中孩子還能獲得各種方位的概念。等他略長大一些,就會喜歡與其他小朋友玩規則更多的捉迷藏游戲了,並且會在游戲中學會尋找更為隱蔽的空間,並注意觀察周圍的環境。

  媽媽妙招

  1.不要責怪“藏”起來的孩子。

  媽媽如果不了解孩子在動作敏感期時喜歡探索空間的行為,就因為孩子常常“玩失蹤”而感到惱火。不明白他為什麼總是讓自己擔心,總是藏起來讓自己找不到他。如事例1中的媽媽,在不了解原因的情況下,突然發現女兒不知道哪去了,就會十分著急。其實,這只是孩子想要和媽媽玩一個“捉迷藏”的游戲,所以,媽媽不要因此而責怪孩子。

  當媽媽發現孩子藏起來時,不要以為她是故意讓自己擔心的,要知道這只是孩子在動作敏感期的正常表現。媽媽不妨假裝尋找一會兒,然後再找到他,這樣孩子一定會很高興。

  2.理解“藏”起來的孩子。

  當孩子在電視上或圖畫書中看到某些地方時,這些不同的空間就會在他的腦海中留下印象。他會想象如果自己在那樣一個空間裡會有怎樣的感受,另一種空間是怎樣的呢?所以,他會按照自己的想象模仿另一種空間的生活。

  如事例2中的旭旭,在看了關於小鼹鼠的動畫片後,就會模仿小鼹鼠鑽地洞的樣子,把自己藏在被子裡。對於他來說,這種隱蔽而奇妙的空間,給他帶來了許多的樂趣。這時媽媽要理解自己孩子,不要以為這是他調皮淘氣的表現,其實他只是在玩一種探索空間的游戲。

  3.和孩子一起捉迷藏。

  在孩子看來捉迷藏十分有趣,但媽媽可能會覺得找來找去的游戲很無聊。盡管如此,面對喜歡捉迷藏的孩子,媽媽也應該配合一下。常常和孩子一起捉迷藏,孩子會感到很開心。所以,媽媽要滿足孩子的探索需求,讓孩子快樂地度過每一個敏感期。

    孩子在三四歲時往往會開始喜歡“壘高”,他把積木一塊塊地壘起來,然後推倒、再壘高、再推倒……不厭其煩。不僅僅是積木,有時他還會把家裡的東西搬到一起,摞起來,然後推倒、壘高、推倒……其實,壘高是孩子在動作敏感期的一種表現,是他對空間感受的一種過程,這個敏感期有可能會延遲到孩子的小學階段。由於孩子是通過物體的位置來感知空間的,所以媽媽可以借這個機會讓孩子了解更多的空間概念。

  經典事例

  事例1:

  媽媽和3歲的姚遙一起玩積木蓋房的游戲。姚遙把較小的積木放在下面,把大的放在上面,然後一塊又一塊地往上壘。媽媽並沒有去提醒姚遙,而是任憑她繼續壘高,結果姚遙的房子還沒有蓋好就倒了。可她並沒有因此而失望,反而高興地拍起了小手,然後又開始壘。

  拿起積木,姚遙似乎有點猶豫,好像在想先放哪塊才好呢?這時,媽媽指著大一點的積木說:“這是大的,先放大塊的房子就不容易倒了。”在媽媽的指點下,姚遙先把大積木放在下面,然後又把小的壘上去,一塊又一塊地把大房子蓋好了。

  看著高高的房子,姚遙又忍不住去推,“嘩啦”一聲積木散了一地。她又高興地從頭壘起,這次她已經知道先把大積木放在下面了。

  事例2:

  媽媽常和4歲的知曉一起玩壘高游戲,她先是在地上畫一道白線作為出發點,然後讓知曉從出發點拿籃子去把放在遠處的積木取回來,最後回到出發點把積木壘高。

  有時媽媽還會和知曉比賽,每人一堆積木,都拿籃子去取,看誰取的最快,壘的最高。每次玩起這個游戲,知曉和媽媽都會非常開心,而且她取積木的速度越來越快,並懂得怎樣才能壘高積木而且不讓它倒掉。

  教育感悟

  孩子在1歲多時就能把積木壘的高高的,而且也會推倒積木,當媽媽因此而覺得孩子可愛,並做出逗他笑的反應後,孩子就會對這件事感興趣。但這種感興趣大多是固守在孩子對媽媽的反應的興趣上,而不是對壘高這件事情本身感興趣。

  當孩子三四歲時,壘高就成為了他非常喜愛的一種游戲,他將物品壘高的過程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思維過程。在不斷壘高、推倒、重壘的過程中,孩子逐漸建立了三維空間感,並促進了他的視覺、觸覺、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同時,在拿物品並壘高的過程中,孩子的肢體肌肉也能得到良好的鍛煉,眼、手、腦的並用也逐漸趨向協調。所以媽媽要支持孩子的壘高游戲,不要因為自己覺得這樣重復的游戲無趣,而禁止孩子壘高。

  媽媽妙招

  1.通過壘高讓孩子了解更多的空間概念。

  通常,孩子對空間概念的理解都是在游戲中獲得的,媽媽不妨利用孩子的空間敏感期讓他多了解關於空間的概念。如事例1中的姚遙就是在壘高的過程中感知空間,並且媽媽在充分利用這一敏感期,讓她明白了大的物體放在底部會比較牢固的道理。

  2.讓孩子拿安全的物品壘高。

  在孩子喜歡壘高的時候,媽媽要注意他使用的物品是否安全。比如,不能拿易碎的物品玩壘高,否則不但容易摔碎物品,還容易被碎片扎傷。

  在孩子的動作敏感期內,媽媽要把不安全的物品放好,如玻璃、陶瓷、金屬等材質的物品在壘高並推倒後容易扎傷或砸傷孩子,媽媽要將此類物品收起來,避免孩子拿去玩壘高。

  3.別禁止孩子的壘高行為。

  孩子會把各種各樣的物品拿來玩壘高,他只享受壘高、推倒的樂趣,而媽媽也許會覺得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作用,不能隨便堆疊摔打。看著孩子將物品壘了又推,媽媽也許會覺得無聊而枯燥,但孩子正是在壘高的過程中感知空間的存在的。

  所以,面對孩子反復的壘高行為,媽媽不要去禁止他。即使孩子將所有的玩具都拿去壘高,甚至把各種生活用具也拿去壘高時,媽媽也不要生氣,更不需要告訴他生活用品不是玩具,只需要讓他盡情地壘高就可以了。

  4.和孩子一起做壘高游戲。

  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都會受到媽媽的影響,如果媽媽能抽時間和孩子一起玩壘高游戲,他就會玩得更加高興。如事例2中的媽媽就常和知曉一起玩壘高游戲,她不但陪著女兒壘高,還把壘高設計成競賽游戲。這樣不僅讓孩子在拿起放下積木的過程中鍛煉了手部肌肉的控制能力,在取積木的時候還鍛煉了腿部肌肉,同時媽媽還會體驗到親子互動的樂趣。

    要點三:玩水,玩沙對孩子有強烈的吸引力

  媽媽會發現越是下雨天孩子越是要跑出去在小水灘裡使勁踩,非要把水花濺起來才高興。不管媽媽怎麼勸阻,他還是踩著水花自得其樂。若是下起大雨就更高興了,哪怕淋濕他也要在雨中嬉戲。每當走過工地旁的沙堆,他總偏偏要從這“小山上”踩過去,伸手抓起沙,再揚出去。有時還會蹲在沙堆邊,挖起“山洞”來。孩子為什麼這麼喜歡玩沙、玩水呢?

  經典事例

  事例1:

  滴滴答答的小雨漸漸下大了,地上的小水灘冒起了水泡。5歲的暖暖拿起媽媽給買的小雨傘就沖了出去,舉著小傘在水灘裡踩起了水泡。“暖暖,快進來,下大了要被淋濕的。”媽媽喊道。“不嘛,玩會兒!”暖暖說。

  雨越下越大,小雨傘已經不起作用了,暖暖的身上開始被淋濕,但興致勃勃的她絲毫沒有回屋的意思,依然在院子裡跑來跑去。“唉,真是拿她沒辦法。這孩子也不知怎麼了,越是下雨天越要往外跑。”媽媽歎了口氣說。

  事例2:

  小區裡因為修花園,工地上堆著一堆沙子。4歲的小歐非常喜歡在沙堆上玩耍,他抓起一把沙子,讓沙從指縫中流下來落在手臂上,再從手臂上落下。有時,還在沙子上挖起洞來,不僅有“山洞”,還有“小河溝”,有時還堆起“小山”,硬紙板支在沙子上就當小房子。每次小歐來到沙堆旁,一玩就是一兩個小時,媽媽不叫他回家,他就不肯離開。

  可是小歐經常去施玩沙子,媽媽感覺很不安全,索性為他買了一袋淨沙,制作了一個沙盤,讓他回家玩。不但如此,媽媽還小歐一起玩。他們用小鏟子鏟起沙,並把它裝在不同形狀的小盒裡,倒出來的沙就會有不同的形狀。玩沙子漸漸成為小歐最喜歡的游戲。

  教育感悟

  孩子為什麼會這麼喜歡玩水和沙子?原來水和沙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它們都沒有固定的形狀,類似於一件變幻莫測的玩具。

  水可以靜靜地流淌,可以拍打著濺起水花,也可以裝在不同的容器裡,用手在水裡畫圓圈還能看到一個個的小漩渦。對於孩子來說,水不僅僅晶瑩剔透非常美麗,而且還很神奇。而沙子不但是固體的,也是流體的,它變化多端又易被掌握。它多變的形態和多種多樣的玩法滿足了孩子創造和想象的需求。

  除了水和沙子以外沒有任何一種玩具能如此多方面地滿足孩子的需要。所以,媽媽不要以怕孩子被淋濕、怕沙子會弄髒衣服等理由禁止他玩水和沙子。

  媽媽妙招

  1.允許孩子玩水。

  媽媽常因為孩子見到水就想玩、下雨天他也要到處跑而生氣。其實,玩水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孩子在玩水的過程中可以熟悉水的特性,了解到水是流動的、無色無味的、透明的,而且同時還能鍛煉身體,有益於孩子的健康。

  所以,面對愛玩水的孩子,媽媽不妨讓他盡情去玩。如果孩子像事例1中的暖暖一樣喜歡下雨天出去踩水泡,媽媽可以為孩子買一件透明的小雨衣,讓他踩水泡時不會被淋濕,也不必舉著雨傘,這樣可以盡情地玩耍。

  另外,媽媽還可以在浴室為孩子准備一個盛滿水的大盆和一些皮球、小船、能夠飄浮的玩具等,讓孩子置身於水的世界裡,他會覺得十分新鮮,並會越玩越有趣。媽媽還可以引導孩子玩出許多花樣,如拍打水面濺起水花、用手指畫出漩渦、用水杯盛滿水再倒進去發出嘩啦啦的水聲。媽媽還可以讓他把玩具丟進水裡,他會發現有的玩具會下沉,而有的卻浮在水面上。多種多樣的玩法,會讓孩子眼花缭亂,樂不可支。

  2.和孩子一起玩沙子。

  雖然孩子十分喜歡玩沙子,但媽媽還是要讓他遠離建築工地等處,去安全的地方玩。比如,可以為孩子制作沙盤,讓他回家玩沙子。玩沙的沙盤可以放在陽台、走廊、院子裡等處,這樣就不會弄髒了屋子。

  媽媽還可以為孩子買來小鏟子、小桶等玩具,讓他在沙堆上挖洞、築堤,用小鏟子往小桶裡裝沙子然後再倒出來,還可以用小碗當模具制作一個個沙堆。總之,沙是沒有固定形狀的,可以讓他按照自己的意願隨意玩耍。

  值得注意的是,在孩子玩完沙子後,媽媽要讓他仔細洗手,並且要常常給喜歡玩沙的孩子剪指甲,注意不要讓沙子殘留在指甲或小腳趾之間。沙盤的沙子要盡量選用細沙,這樣沙子的摩擦力小,就不會因沙質粗糙而造成擦傷。

  3.有機會可以帶孩子去海邊。

  媽媽如果有時間可以帶孩子去海邊,讓他在沙水之間尋找樂趣。事實上,不僅是孩子,成人也樂意玩沙。在沙灘上,赤腳踩在柔軟的沙上,就能毫無距離地親近大自然。媽媽可以在海邊和孩子一起戲水、玩沙子,享受海灘的樂趣。

育兒須知
對幼兒進行音樂啟蒙教育

對2~3歲的幼兒進行音樂教育,不但可以促進寶寶的智力

微量元素檢驗報告單

微量元素檢驗報告單

寶寶快7個月 體重15斤 正常嗎

寶寶快7個月 體重15斤 正

該不該

自古以來,“窮養男孩富養女”是養兒育女的“金科玉律”

Copyright © 親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