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親寶網
親寶網
 親寶網 >> 育兒百科 >> 育兒經驗 >> 寶寶健康 >> 小兒高燒驚厥護理
寶寶健康經驗常識教育經驗

小兒高燒驚厥護理

  小兒高燒驚厥

  我兒子今年2歲9個月。在去年4月和8月曾因發燒引起驚厥,做過全面檢查沒發現異常情況。現在,一有發燒,如臨大敵。我想了解,發燒應多少度時服魯米那?此種現象到幾歲會消失?著急的母親。

  有過高熱驚厥史的患兒,再度患病發熱時家長便提心吊膽,擔心發熱會引發驚厥。這種擔心是不無道理的。怎樣才能防止小兒高熱驚厥反復發作呢?最好的辦法是在驚厥緩解後應用中藥進行善後調理。

  中醫認為,小兒高熱驚厥的發生是因為熱邪亢盛,引動肝風所致。因此,在熱退風止,驚厥緩解後,中醫應采用鎮靜、熄風等方法進一步治療,使肝火得清,肝風得熄,髒腑功能恢復正常,這樣就不至於再發驚厥。

  中醫對驚厥後的調理應針對不同患兒的體質特點,不同原因引起的高熱驚厥,采用不同的調理方法。一般比較常用的鎮靜熄風藥有:鉤籐、蟬蛻、珍珠母、生牡蛎、僵蠶、地龍、防風、白芍、炒棗仁等。另外,小兒熱病後多會傷陰,應酌情滋補陰液。常用滋陰藥有:生地、沙參、麥冬、天門冬、天花粉等。

  如果孩子多次發生高熱驚厥,應該請中醫治療。下面介紹幾個兒科名老中醫治療小兒高熱驚厥反復發作的驗方,以供參考。

  (1)防驚湯:由蟬衣、鉤籐、栀子、炒棗仁、杭白芍、青黛、防風、黃連、珍珠母、甘草組成。水煎服,可每日或隔日服藥1次,連服4周。有防止驚厥再發的作用。

  (2)清宮粉:由廣郁金、生山栀、寒水石、黃芩、黃連、玳瑁、琥珀、朱砂、冰片組成。共研細末,根據不同年齡確定服藥劑量。本方有進一步清除余熱,鎮驚熄風作用。

  (3)清熱散:由朱砂、琥珀、鉤籐、滑石、薄荷、柿霜、豆蔻、甘草組成。共研細末,根據不同年齡確定服藥劑量。本方有鎮驚熄風作用。

  一般不建議用魯米那,一般39度或更高的時候用於高熱驚厥的病症.

  小兒高燒抽風(驚厥)

  小兒高燒抽風(驚厥)多發生在6個月至3歲之間,其中1歲以內發病率最高。原因是小兒腦發育尚不成熟,整個大腦皮層占優勢,一旦愛到某種刺激,會發生過度興奮狀態,即出現抽風。如高燒超過39℃,可使腦細胞的功能發生一系列紊亂,使中樞神經系統呈過度激動狀態,出現抽風,多見急性呼吸道感染和中毒性痢疾。高燒驚厥和遺傳因素也有關,有的父母及兄弟姐妹就有高燒驚厥歷史。這種遺傳信息要在高燒的條件下和特定的年齡段才能表現出來。

  已經發生過高燒驚厥的孩子,就要注意控制高燒,特別是2歲以下的小兒,家中要常放些阿苯合劑,既退燒又鎮靜,一般溫度超過38.5℃就可吃退燒藥。

  小兒高燒、高熱驚厥緊急處理知識

  小兒高燒怎麼處理?嬰幼兒的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容易發高燒或者出現服藥退燒後體溫又迅速回升的現象。為此,家長應該有基本的認識。家長除按醫囑治療並護理病兒外,還應學習和掌握一些必要的辨別疾病的知識。

  1.注意孩子的精神狀態。如果孩子發熱雖高,但精神尚好,服藥退熱後仍能笑能玩,與平時差不多,說明孩子病情不重,可以放心在家中調養。若孩子精神萎靡、倦怠、表情淡漠,則提示病重,應趕快去醫院。

  2.觀察孩子面色。如果孩子面色如常或者潮紅,可以安心在家中護理;若面色暗淡、發黃、發青、發紫,眼神發呆,則說明病情嚴重,應送醫院。

  3.觀察孩子有無劇烈、噴射性嘔吐,如有說明顱腦病變,應去醫院。

  4.查看皮膚有無出疹,若有則提示傳染病或藥物過敏;查看皮膚是否發紫、變涼,若存在則提示循環衰竭。這兩種情況均需再去醫院。

  5.觀察孩子有無腹痛和膿血便,不讓按揉的腹痛提示急腹症,膿血便提示痢疾等,也必須上醫院。

  如果孩子僅有高熱,沒有上述各種合並症出現,盡管退熱緩慢,或者時有反復,也不必擔心,應該耐心在家中治療、護理,可采取如下措施:

  1.保持環境安靜、舒適、濕潤,室內定時通風,成人不要吸煙。

  2.發燒是機體對抗外來微生物入侵的保護性反應,有益於增強機體抵抗力,因此,38.5°C以下的體溫不必服退熱藥。只有體溫超過38.5°C以上,才需采取退燒措施。

  3.病兒的衣服不宜穿得過多,被子不要蓋得太厚,更不要“捂汗”,以免影響散熱,使體溫升得更高。

  4.要鼓勵孩子多喝開水,多吃水果。發熱後孩子食欲減退,可准備一些可口和易於消化的飯菜,選擇孩子體溫不高,或吃藥退燒的時機進食,但不要吃得太飽。

  5.保持大便通常。

寶寶健康
奶粉和鮮牛奶哪種更適合寶寶

奶粉和鮮牛奶哪種更適合寶寶  當6個月內的嬰兒由於各種原因不能

七個月的寶寶肚子鼓鼓的,是不是不消化呀?

七個月的寶寶肚子鼓鼓的,是

寶寶頻繁的找奶吃不睡覺怎麼辦?

寶寶頻繁的找奶吃不睡覺怎麼辦

以圖代話鍛煉孩子的右腦

愛因斯坦、達·芬奇、居裡夫人這些大家的共同之處:他們

Copyright © 親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