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親寶網
親寶網
 親寶網 >> 育兒百科 >> 育兒經驗 >> 寶寶健康 >> “治未病”捏脊療法有優勢
寶寶健康經驗常識教育經驗

“治未病”捏脊療法有優勢

  中醫“治未病”的根本原則在於道法自然、平衡陰陽,通過預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它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後防復等多個層次,將預防思想貫穿於疾病的前、中、後三個階段。筆者在治療小兒疾病時,重視“治未病”思想,注重發揮捏脊療法在此方面的優勢,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基本操作

  患兒取俯臥位,術者站立於患兒左側,雙手拇指抵住腰骶部長強穴附近脊柱兩側皮膚,食、中二指指腹與拇指相對合力將皮膚捏起,做翻轉和捻捏遞送動作,同時雙手不斷向頭側方向緩緩移動,自下而上提捏皮膚至大椎穴。其中第3遍起,每向前移動3次,雙手在水平方向呈90°角用力將皮膚向上抻拉抖動一下,以皮下椎節有響聲為度,即“三捏一提法”,共行5~8遍。然後用雙手拇指指腹按於脊柱兩旁的膀胱經各腧穴自上而下按揉3遍。最後沿脊柱上下輕輕行擦法10~15次。

  注意事項

  1.操作時要注意保暖,室內溫度不低於20℃,捏脊施術者手不能太涼,以免小兒著涼感冒或哭鬧。2.捏脊前應用溫熱毛巾擦背,在捏脊部位塗上滑石粉或爽身粉,以減輕捏脊時手對皮膚的摩擦,並用雙手輕輕按摩幾遍,使肌肉放松並可減少患兒懼怕心理。3.捏脊後用大拇指按揉脊柱兩旁及行擦法時,動作要輕柔和緩,切不可用力過猛。

  應用舉隅

  病案1:預防食積發熱。患兒,男,5歲8個月。自幼脾胃功能欠佳,經常出現食積發熱,少則每月1次,多則1個月4~5次。發病時多為低熱,體溫在37.5℃~38.5℃,伴口渴、腹脹、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氣臭穢,有時腸鳴洩瀉,痛隨瀉減,不思飲食,舌苔厚膩或垢,脈滑或實。遍嘗干酵母片、健胃消食片、乳酶生、胃蛋白酶合劑、多酶片、大山楂丸、保和丸等,藥停則發。家長苦不堪言,經人介紹前來求治。當時尚未發熱,測體溫36.6℃,大便2天未行,查舌紅苔厚微黃、口臭、腹脹、納差。當時行捏脊1次,後連續3天,每日治療1次,食欲好轉,舌苔薄白,大便每日一行,體溫保持正常。後囑其母親常查看小兒舌苔,發現舌苔變厚即在家自行為小兒捏脊,每日1次。半年後偶遇,小兒面色紅潤,個長體胖,與此前判若兩人。詢知其母現每天睡前必為其捏脊,再未出現食積發熱,小兒也已為此成習慣。

  按:利用察舌苔預知食積將至的經驗方法,采取捏脊療法,消食化積,預防習慣性的食積發熱,防患於未然,屬未病先防。舌苔最易反應胃氣。筆者在臨床中發現,食積患者總是在發病前2~3天先出現舌苔厚膩的變化。通過捏脊或者藥物及早治療,往往可以事半功倍,防止食積及其導致的發熱。捏脊的部位是人體背部正中的督脈以及旁開督脈的夾脊穴和背俞穴。督脈貫穿脊柱,屬腦絡腎而總督一身之陽;夾脊穴和背俞穴具有補益髒腑氣血、健脾和胃寬中等作用。捏脊療法同時刺激了上述經脈,可使髒腑氣血調暢,脾胃健運納增,食不積而熱不發。有人報道,捏脊療法能使血清澱粉酶、胃蛋白酶和膽鹼酯酶等各種消化酶活力增加,提高小腸吸收功能。此外,捏脊對於小兒發育遲緩、營養不良等病患均有較好的效果,可增強患兒體質,預防疾病發生。

  病案2:阻斷發熱致痙。患兒,女,3歲,湖北宜昌人。

  自幼體質嬌弱易感冒,每感冒必高熱,高熱若不及時消退,體溫39.5℃以上必四肢抽搐、項背強直,持續數秒到1分鐘左右。發作時須輸液或灌腸退熱,配合針刺止痙。昨日來鄭探親火車上受涼感冒,家長恐怕再次驚厥而來我院求治,兒科介紹我科欲求針灸治療。時下哭鬧不止,體溫37.8℃,鼻塞流涕,咳嗽咳痰,腹瀉,苔薄膩,食指絡脈從風關透向氣關,色鮮紅。證屬傷寒太陽表證。家長要求盡快退熱,防止高熱致痙。當時即為患兒行捏脊療法,每次在行至大椎穴部位時稍用力提捏3下,使患兒大聲啼哭。治療後休息半小時,測體溫37.3℃,囑其母晚上睡覺前再捏脊1次。次日上、下午在門診各治療1次,熱退身涼,察食指絡脈隱於風關,色淡紅。第3天回宜昌,電話詢知未再發熱,其母在家自行捏脊鞏固3天病愈。

  此後,每當感冒初起,其母必及時捏脊,從此遠離高熱驚厥,感冒發生也越來越少,體格逐漸健壯起來。

  按:針對習慣性高熱致痙患兒,利用捏脊療法提前退熱,阻斷病程進展,防止發展到驚厥狀態,屬既病防變。既病之後防其傳變,強調掌握疾病由表入裡,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發展變化規律,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及時控制疾病的發展演變。小兒素體嬌嫩,抗邪能力不足,冷熱不知調節,易為風寒或風熱之邪侵襲體表,致衛陽被郁而發熱,加之小兒天生“陽常有余”,外感風邪則“易從陽化熱”,導致高熱難退。捏脊療法通過對督脈和膀胱經的按摩,既可利用其物理刺激作用而發汗解表,又可疏理經絡,恢復髒腑功能,達到扶正祛邪之效。研究證實,捏脊療法可以提高以雙歧桿菌為代表的厭氧菌數量,改善菌群分布結構,恢復機體的免疫屏障和化學屏障,可以使小兒外感發熱患者體溫下降,症狀改善。臨床中遇到外感發熱患兒采用單純捏脊療法或配合藥物治療,多能取得滿意療效。

  病案3:防止咳嗽復發。患兒,男,4歲。以反復咳嗽氣促1個半月為主訴入我院兒科病房。入院時,患兒無發熱,咳嗽無力,痰白清稀,動則氣喘、汗出,形體消瘦,納呆便溏,舌淡苔白,脈細弱。胸部x線片示:雙下肺肺炎。患兒有反復呼吸道感染病史。中醫診斷為:肺炎喘嗽——肺脾氣虛型。入院後予中藥以補肺健脾、益氣化痰為法,經治11天痊愈出院。出院時,由兒科介紹來我科求推拿鞏固治療。為行捏脊療法,每日1次,連續治療1周後,教會患兒母親操作,囑其繼續每日1次給患兒捏脊。1年後因細菌性腹瀉前來就診,詢知其母常為其捏脊,現很少感冒咳嗽,體質日漸強壯。

  按:此案利用捏脊療法對疾病剛愈、且有反復發作上呼吸道感染而咳嗽的患兒進行預防性治療,而起到防止復發的作用,屬病後防復。病後防復,古稱“差後防復”,是指疾病剛痊愈,正處於恢復期,但正氣尚未復元,因調養不當,舊病復發或滋生其他病者,事先采取的防治措施。或指疾病症狀雖已消失,因治療不徹底,病根未除,潛伏於體內,受某種因素誘發,使舊病復發所采取的防治措施,鞏固療效,預防復發。

  小兒髒腑嬌嫩,形氣未充,五髒六腑功能均不足,尤其以肺、脾、腎三髒更為突出。肺、脾、腎三髒虛損而致衛外不固,反復感邪,病性多為本虛標實,其發病關鍵不在邪而在於正氣不足。捏脊療法通過刺激督脈、膀胱經等經絡以及肺俞、脾俞、腎俞等背俞穴,能有效地培元固本,補氣、健脾、強腎,補益氣血,提高人體的免疫機能,從而抵御外邪入侵,有效防止外感復發。此外,臨床中遇到傷食腹瀉、遺尿等兒科常見病證,運用此法均能達到鞏固療效、防止復發的效果。

寶寶健康
不要把睡覺的寶寶叫醒喂奶

  進入第3個月之後,寶寶的喝奶量增多了,

九個月嬰兒眼睛出現血絲,怎麼辦

概 述 眼睛是我們身體唯一一個能夠感受光

地貧寶寶的表現症狀

概 述 如果說小孩子生下來就有一些疾病的

新生兒漾奶和吐奶

Copyright © 親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