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親寶網
親寶網
 親寶網 >> 新生兒 >> 新生兒疾病 >> 小心!寶寶紅胎記可能是血管瘤
新生兒喂養新生兒護理新生兒疾病新生兒問答關於新生兒

小心!寶寶紅胎記可能是血管瘤

絕大多數寶寶出生的時候身上都會帶著天生的印記--"胎記",胎記多數為青色,新生兒軀干上多見,但是青色胎記大部分會隨著寶寶的成長慢慢消退,但是也有一部分寶寶出生帶著紅色胎記,顏色如血,有的突出皮膚,像草莓一樣,有的則像皮膚一樣光滑,只是一摁顏色就會消失,放開恢復紅色,這樣特殊的"紅色胎記"其實是新生兒"皮膚血管瘤",剛榮升爸媽的家長們一定要警惕。

嬰兒血管瘤是嬰兒常見的良性腫瘤,臨床發病率為4%,所有病變在出生後幾周內即可出現,先天發病者罕見。女嬰發病率為男嬰的3倍多。體重低於1000g的早產兒發病率可達22.9%。根據Mulliken和Glowacki分類,血管瘤分為毛細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和混合血管瘤三型。毛細血管瘤是表淺的血管瘤,即過去所稱的"草莓狀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位於真皮深層或皮下組織內,外觀呈藍色或無色。典型的皮損出現在生後2周左右,頭頸部是最常受累的部位,其次是軀干和四肢,外陰、內髒如肝髒、腸等也可累及,但肺部罕見。大部分表現為單獨的皮膚和/或皮下損害,約有15%的病人為多發性損害。淺表血管瘤呈鮮紅色,增生期顏色逐漸加深,開始消退時由鮮紅色轉變為暗紫色,最後呈花斑狀,消退完成後有40%的患兒殘存皮膚及皮下組織退行性改變:瘢痕、萎縮、脫色素、毛細血管擴張和皮膚松弛。深部血管瘤表面的皮膚隆起,正常顏色或透出藍色。瘤體往往在6個月以內快速增殖,此後漸入消退期,血管瘤增長逐漸停止並開始緩慢地消退直至消退完成期,時間可長達10年左右。

家長一定有疑問,血管瘤需要治療嗎?能自行消退嗎?什麼時候采用什麼方法治療?

要回答這些問題先讓大家認識一下血管瘤:

分類

一、鮮紅斑痣這類主要是毛細血管擴張表現為鮮紅色或淡紅色斑片,不高出皮面。

二、草莓狀血管瘤這類是單純型毛細血管瘤,表現為一個或數個高出皮面外觀如草莓分葉狀的,邊界清楚,質軟,鮮紅色或紫紅色的腫瘤。

三、海綿狀血管瘤這類主要是靜脈形成的、位於皮下的、高出皮面的圓形不規則形的淡紫色或紫藍色的結節或腫瘤。還有一類我們稱為混合型血管瘤,是草莓狀損害和海綿狀損害同時存在。

皮膚血管瘤的治療及預後

1.早期干預的重要性

嬰兒血管瘤的自然消退過程很漫長,尤其位於面頸部的皮損會對患兒及其家長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增生早期的皮損可能范圍較小,但短期內增殖迅速。盡管多數血管瘤僅影響外觀,不會帶來嚴重功能障礙,但如能在增生早期就控制皮損增殖,勢必使外觀的破壞最小化,並使消退期提早,消退過程也將縮短。並且對有並發症或某些特殊部位的嬰兒血管瘤應積極治療。①特殊部位,如眼睑、眼眶、鼻、唇、口腔、會陰等部位,因其可導致嚴重的功能障礙;②伴有全身並發症,如充血性心力衰竭、血小板減少、凝血機制障礙等;③瘤體局部並發出血、潰瘍或功能障礙(視力、聽力、呼吸、吞咽等)。

2.針對嬰兒血管瘤發病機制的治療選擇

嬰兒血管瘤的主要生物學行為是內皮細胞異常增殖及幼稚的新生血管形成。故口服普萘洛爾、皮質類固醇、局部激素注射、干擾素使用等就通過其發病機制起作用。此外,以平陽霉素為代表的抗細胞增殖藥物注射治療,針對較幼稚的新生內皮細胞,適用於增生期增厚的深淺層血管瘤,但應控制治療濃度或總劑量,避免增生或凹陷性瘢痕出現的可能。對大面積、多發、可能長時間明顯影響外觀的增生早期深淺層血管瘤,仍首選系統應用普萘洛爾治療,這已在大量病例中證實了其安全性。

3.其他治療方法:治療以實現正常皮膚色澤和質地為目標的方法,如激光、冷凍等,治療後應注意護理,否則易出現皮膚表面色素減退、感染或瘢痕。放射治療可導致小兒骨骺骨化,破壞眼睑和晶體以及誘發癌症,現也幾乎放棄不用。

發現紅色胎記,家長們也不要太過著急,一部分皮膚血管瘤是可以隨著寶寶長大消退的,發現後及時咨詢醫院醫生情況才是正確的選擇。

新生兒疾病
寶寶不喝水怎麼辦

寶寶不喝水怎麼辦

一歲的孩子兩天沒排便了,怎麼辦呀?

一歲的孩子兩天沒排便了,怎

新生兒頭面部、五官的生理特點

    新生的寶寶看上去那麼弱小

關於羊奶粉

健康咨詢描述:

Copyright © 親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