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親寶網
親寶網
 親寶網 >> 3到6歲 >> 3到6歲教育 >> 讓孩子背誦古詩詞、古文有什麼意義?
3到6歲飲食3到6歲護理3到6歲疾病3到6歲教育

讓孩子背誦古詩詞、古文有什麼意義?

最近教育圈裡這個話題可能比較火,之前討論是因為語文教材要刪除魯迅的某些文章,今天爭論是因為上海小學一年級要刪除古詩詞。不過習大大發話了,說他不贊同小學教材刪除古詩詞,所以啊,所以北京那邊就傳出消息了:下個學年要大幅增加中小學教材中古文詩詞的篇幅,好像是說要增加兩倍。我不太確定這些消息是不是媒體斷章取義,但無論是全部刪除古詩文,我想大多數人是不贊同的吧。

4,5歲的時候,媽媽就教我背唐詩。

不覺得痛苦,詩詞押韻,和兒歌差不多,“粒粒皆辛苦”,“上山打老虎”,也分不出高下。背著玩就是了。

慢慢的,就長大了。

春天,看到了盛開的桃花,突然明白什麼是“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冬天,西風凜冽,天空陰沉,行人都急匆匆的奔走,到了家,烤著爐子,外邊洋洋灑灑的下起了雪。知道了什麼是“晚來天欲雪”,什麼是“紅泥小火爐”。

夏天,跟爸媽去湖裡玩,小舟在荷葉中穿過,知道了什麼是“接天蓮葉無窮碧”,什麼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秋天,過了天高雲淡,就是涼風乍起,梧葉飄黃,知道了什麼是“老樹呈秋色”,什麼是“苒苒物華休”。

約會的時候,知道什麼是“月上柳梢頭”。

燈會的時候,知道什麼是“一夜魚龍舞”。

愁的時候,“伫倚危樓風細細”;

樂的時候,“春風得意馬蹄疾”。

小的時候,“臥看牛郎織女星”;

大的時候,“金風玉露一相逢”。  

背的那些詩詞,像是看不懂的畫面,存在心裡。一天,遇到了某個風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詩,那句詞,那幅畫。那種感覺,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當,以至於無法用其他的詞語形容。記住了詞,記住了景,也記住了情。

至於具體的用處,作為理科生,工作上的確用不到。但當年我情書寫的是極好的,就憑這個,就覺得很值。

現在我也在教孩子背。

孩子都要學說話的。最初學些什麼好呢?

好詩都是音韻和諧、字句铿锵的,是語言的精粹。

你是願意孩子從小讀“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這樣流轉纏綿的句子,還是念“全面推進XXX,總目標是XXX,以XXX為榮,以XXX為恥”?以後他想起小時候的文字,是記起“芳草鮮美,落英缤紛”好,還是“叫一聲阿姨好漂亮阿姨給你糖吃啊”比較好?

就像,如果可以選擇,你是希望孩子小時候聽聽舒伯特,聽聽昆曲,聽聽評戲河南墜子,還是讓他聽“擦干一切陪你睡”?

小時候,記憶裡的聲音,對精神世界是有影響的。詩歌,哪怕不明白意思,只是音韻,讓他聽著學著背著,都比讀背些粗鄙詞句要好些。

至於擔心孩子不了解……詩歌哪有那麼復雜?

詩歌的好處,就是純淨。

關關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以日常語言解釋起來的話,鳥兒輕輕唱,落在河洲上;美麗俏姑娘,青年好對象。

哪那麼復雜?世上到處是清澈見底的詩。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這種句子,意思一讀就明白,有什麼難懂的呢?比日常語言難得到哪裡去呢?

當然,宋之後詩愛說理,愛用典,一言難盡。那就教些《古詩十九首》,教些漢樂府,教些王維孟浩然。中國詩那麼多,沒必要非讓孩子背《長恨歌》吧。

至於說,怕孩子對這些詩的深文奧義不懂,那麼……

其一:這種思維,是中了教育制度的毒了。詩歌的好處,就是言簡意豐,一首詩解讀出幾萬字,是學者們的事;讀著賞玩,是我們的權利,當日《詩經》三百,多少風都是民間唱著玩兒的,哪有理解不理解。晏殊們宋初寫詞,是拿來牙板拍唱,喝酒時聽的,多惬意;哪怕不理解,就當歌詞唱,圖個好聽不行麼?

其二:《倚天屠龍記》裡,張無忌離開冰火島前,謝遜曾逼迫他背下許多武功要訣,還說“雖然你現在不懂,但先記著,將來總會懂的”。

國學的精粹,古代人的智慧,都在這短短的詩詞當中。許多東西記下來,就是在心裡生根。日後觸景生情,總會懂的。

3到6歲教育
我女兒一歲半了還不會走怎麼辦

我女兒一歲半了還不會走怎麼

寶寶在小的時候發燒未必都是壞事

在調查發現,寶寶小的時候有發燒一次的,到了7歲前發生過敏的比率

孩子的身高是否正常

孩子的身高是否正常

新生兒多大可以給他把尿???

新生兒多大可以給他把尿???

Copyright © 親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