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親寶網
親寶網
 親寶網 >> 3到6歲 >> 3到6歲教育 >> 孩子媽,你焦慮了麼?
3到6歲飲食3到6歲護理3到6歲疾病3到6歲教育

孩子媽,你焦慮了麼?

焦慮這個詞,最近比較火,大多形容在現今快節奏生活下人們容易出現的一種狀態。可是近日,刊登在《美國精神病學雜志》的一篇研究顯示,居住在同一屋檐下的父母和孩子會影響到對方的焦慮傾向。研究結果稱,孩子會因為觀察到父母焦慮的行為,或者聽到他們表示焦慮的話語而產生焦慮感,有時候,家長“負面的育兒行為”,例如試圖保護孩子遠離任何他們認為可能帶來危險的事物(不管這種可能性多麼微乎其微),都可能導致孩子產生焦慮的行為。接下啦康Q母嬰網小編向你介紹一些對策,來幫助緩解家庭中的焦慮.

“事實”VS“恐懼”

當不理智的恐懼占據了你的頭腦時,你就會不時地產生一些擾人的想法。如果只是擔心明天早上的交通狀況可能會導致你開會遲到,那還是合理的,但如果你開始擔憂會在高架上遇上一起五車連撞的交通事故,那你就擔心得過分了。這種多余的擔心可能還會讓你的開車水平發揮失常。

當你產生這種過分的擔心時,坐下來寫一份“事實”VS“恐懼”的清單是一個有效的辦法。找一塊白板,寫下讓你感到擔心或者害怕的感受,然後把它們歸類到“事實”或者“恐懼”的清單中去。“事實”代表現實中很有可能發生的事,例如“早上經常塞車,可能會讓我遲到”。而“恐懼”則是例如“早上會發生嚴重的交通事故,我還可能受傷”這樣的想法,你會發現它們根本沒有事實根據。而當你後退一步,再去回顧“恐懼”一欄的時候,你可以想想這些恐懼不現實的一面,鼓起勇氣去對付它們。

“檢查”工作

擔心是會傳染的,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講述擔心的事時,可能會讓另一人也變成擔心的狀態。為了不讓擔心和恐懼的對話在一個家庭中螺旋式地進行,當一個家庭成員感到擔心時,與其深入討論擔心的事,不如讓你的家人對這份擔心進行“檢查”,來取得家庭內的“平衡”。

我經常教給感到焦慮的孩子的一句話就是“我覺得很擔心。你可以幫我檢查一下我的擔心有沒有道理嗎?”只要問出這句簡單的話,一個焦慮的孩子就能把他心裡的恐懼“著陸”到現實。而負責“檢查”的人就能幫助孩子把不現實的恐懼和事實分辨開來。在一個家庭中,你的兄弟姐妹和另一半都能學著扮演一個“檢查者”的角色,以使家庭內部重新獲得平衡。

釋放壓力的角落

你可以給家裡設置一個精心設計的、能讓人放松的角落。保證這個地方比較安靜,有充足的自然光,有一張舒服的沙發或者椅子,擺上你喜歡的書、雜志、填色本、壓力球、薰衣草眼罩,播放讓人放松的音樂,還可以擺放一些讓人放松的物件。(對孩子來說,許願石就是不錯的選擇)。

當焦慮感襲來的時候,如果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你就勝利了一半——家裡有那麼一塊“無壓力區域”,為你提供了一個安全的避風港,你可以在那試試一些讓你放松的策略。

“適當的風險”的罐子

受到焦慮刺激的家庭往往容易產生逃避的行為。換言之,他們不願意承受風險——即使是健康的、有利於發展的合理風險。有時候,敢於冒一些“健康”的風險能夠幫助孩子和大人打破自己的界限,更好地認識自己。

請找一個透明的玻璃罐子,讓全家人一起列出一些值得去嘗試的“健康的風險”。舉個例子,比如你們家因為有人擔心溺水而不敢全家去海邊旅行,你們可以定下一個目標,先去上幾期游泳課,再一起去沙灘玩。在小紙條上寫下一些你想嘗試去做,但卻因為擔心而避免去做的事,把它們放進罐子裡。然後每個月,你都從這個罐子裡拿出一張小紙條,去應對那個挑戰。這種一步一步對抗逃避,逐漸去嘗試新事物的做法能讓你的家庭不必一次應對太多擔憂,從而減輕整體的焦慮感。

當一個家庭學會客觀地看待焦慮,並且一次邁一小步地來解決他們的擔憂時,他們就能支持彼此保持冷靜、關注當下,讓家庭的氛圍更加輕松、愉快。

康Q母嬰網小編有話說:輕度的焦慮其實是很正常的。我們的大腦產生焦慮感的部分會提醒我們瞻前顧後、多確認一遍,來保證我們能對特定的事物保持注意力,集中精神。但嚴重的焦慮能讓人衰弱,對人的精神健康帶來危害。當一個家庭中出現焦慮惡性循環時,孩子的恐懼感會增強,害怕參與到一些本該屬於他們年齡的活動中去。衡量家庭成員是否過度焦慮是一件重要的事,當焦慮變得過於嚴重,到了你或孩子不能獨立控制的時候,你就應該求助精神健康方面的專家了。

3到6歲教育
十二個月大的孩子愛吃腌菜

十二個月大的孩子愛吃腌菜

哺乳之初(上)

凡是見過喂奶媽媽的人,都會覺得給孩子喂奶,是一件不費吹灰之力的

該給孩子選擇什麼興趣班呢(一)

現在幼兒園有很多的興趣班,但是家長不免有些疑惑,該

營養及生長問題

營養及生長問題

Copyright © 親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