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親寶網
親寶網
 親寶網 >> 新生兒 >> 新生兒疾病 >> 如何判斷母乳性黃疸
新生兒喂養新生兒護理新生兒疾病新生兒問答關於新生兒

如何判斷母乳性黃疸

【導讀】黃疸是常見的疾病,而母乳性黃疸是指母乳喂養,生長發育較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黃疸。除了母乳性黃疸,還有其它類型的黃疸。不同類型的黃疸有不同的治療方法與注意事項。不少愛寶心切的媽媽會問:如何判斷母乳性黃疸?答案盡在媽媽網百科。 如何判斷母乳性黃疸

黃疸是新生兒時期最常見的症狀,大約有60%的孩子會不同程度地出現這一症狀,家長遇到這種情況不要驚慌,可根據黃疸出現的時間、程度、發展速度作一個初步判斷,生理性黃疸不必過於擔心,如果黃疸程度嚴重、發展速度快,則有可能是病理性黃疸,應及時送醫院診治。

引起新生兒黃疸的原因有幾種:生理性黃疸、母乳性黃疸、溶血性黃疸、阻塞性黃疸等。

其中,母乳性黃疸是指因吃母乳而發生,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病理性黃疸。由於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可以抑制新生兒肝髒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力,使血液中的膽紅素不能及時進行代謝和排洩,濃度增加,出現新生兒皮膚和鞏膜的黃染。

如何判斷母乳性黃疸?這成了菜鳥媽媽們的難題。

母乳性黃疸雖然持續時間長,可達1到2個月,但是寶寶一般情況良好,精神發育及食欲無異常,安靜無煩躁,這樣的黃疸稱之為母乳性黃疸。如果媽媽不放心,可以暫時停喂母乳24到48小時,黃疸會明顯減輕,再進行哺喂時,黃疸可能再現,但是較前要輕,用這種方法可以排除病理性黃疸。

出現母乳性黃疸,一般不會影響小兒的健康,也無發燒和食欲不好的症狀。如及時停止喂母奶,黃疸大約在2-4天內減弱,6-10天內全部消失。出現母乳性黃疸也不必驚慌,停母乳時可用牛奶暫時替代,待黃疸好轉後繼續用母乳喂養。 ...

什麼是母乳性黃疸

母乳是嬰兒天然的營養食物,對促進寶寶生長發育、強健體質等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有經驗的媽媽們都知道,在母乳喂養期間,嬰兒很容易會患上一種叫做母乳性黃疸的新生兒黃疸疾病。

什麼是母乳性黃疸?母乳性黃疸,顧名思義就是因為母乳喂養所引起的黃疸。這種情況多數是嬰兒剛出生的時候皮膚紅潤,但母乳喂養不久後皮膚卻變黃,不過寶寶的身體健康完全沒有收到影響。

母乳性黃疸一般在生後4-5天出現,正常足月的嬰兒,母乳性黃疸情況會在4-6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早產兒可以持續2-3周,以母乳為主的寶寶,則會持續1-2個月,這是因為嬰兒喝下母乳後,會分解母乳中的脂肪,從而產生脂肪酸,脂肪酸會抑止分解膽紅素的酸素,造成黃疸的持續情況。

經了解,大約有10%-15%以母乳喂養為主的寶寶,會有母乳性黃疸。不過,寶爸寶媽們可以放心的是,母乳性黃疸對寶寶的發育和成長不會有任何影響,只是在母乳喂養期間膚色會偏黃一些。所以寶媽們可以放心地按照母乳喂養需求,繼續給寶寶喂養母乳。

母乳性黃疸的原因

母乳性黃疸原因是什麼?據了解,目前醫學上對造成母乳性黃疸的原因暫時還不是很清楚,但醫學研究專家們普遍認為,母乳性黃疸的出現,是因為寶寶在喝下母乳後,身體會分解母乳中的脂肪,從而產生脂肪酸,脂肪酸會抑止分解膽紅素的酸素,造成黃疸的持續,從而出現寶寶在母乳喂養期間膚色偏黃的情況。也有專家認為,母乳性黃疸是由於母親乳汁中含有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特別高,使膽紅素在寶寶的小腸中被重復吸收,於是,寶寶便出現了黃疸並持續不退。

支持以上兩種說法的專家,具體推測出以下三大原因:

1、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母乳性黃疸患兒母親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抑制了肝髒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性。

2、母乳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母乳性黃疸患兒母親母乳中不飽和游離脂肪酸的含量增高;對肝髒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產生抑制。

3、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高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大大高於牛奶及配方奶,使已結合的膽紅素再分解,小腸重吸收增加,至腸-肝循環增加。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母乳性黃疸的症狀

母乳性黃疸主要可以分為早發性和遲發性兩種類型。早發性一般在生後4-5天出現,遲發性一般是在出生後7-14出現,具體的情況都是逐漸加重,血中未結合膽紅素可達10-30mg/dl,升高的膽紅素水平可持續2-3周,然後緩慢下降,3-12周逐漸恢復正常水平。那麼母乳性黃疸症狀有哪些?

1、最明顯的是黏膜、皮膚及其他組織被染成黃色,寶寶膚色會偏黃、眼白也會泛黃。不過母乳性黃疸以輕、中度為主,重度少見,以未結合膽紅素升高多見。

2、寶寶身體情況一般都良好。寶寶除黃疸外完全健康,吃奶好、大小便正常、體重增長滿意、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HBsAg陰性。

3、停母乳後黃疸迅速消退。停母乳48-72h後黃疸明顯減輕,膽紅素迅速下降為原水平的50%左右,重新哺乳,血清膽紅素將在1-2天內回升,然後持續一段時間後緩慢下降。不停母乳膽紅素也會自行降至正常。

母乳性黃疸怎麼辦

新生兒黃疸發生率約有50%,一般會自動消退。然而,隨著母乳喂養率上升,母乳性黃疸的檢出率明顯增加。據統計,母乳性黃疸可占到新生兒黃疸發生率的20%以上,母乳性黃疸一般可持續2~3個月。那麼,黃疸一直不消退,怎麼辦呢?

1、光療:藍光能使血清膽紅素下降

對於已經確診的母乳性黃疸足月兒,如果血清膽紅素實在太高,超過220μmol/L的絕對峰值,可先通過光療把峰值降下來。

研究發現,波長425~475nm的藍光下能使血清膽紅素下降。經這種光線照射後,膽紅素會被轉化並通過尿和膽汁排出體外。將寶寶置於光箱前應用黑眼罩(紗布裹黑紙)遮蓋雙目,每小時改變一次體位以增加光照面積,並要注意給小兒補充水分以防脫水。一般應連續照24小時,或間隔照10小時,歇半天後再繼續照,療程為兩到三天。

而症狀不太嚴重的小兒,每天多曬曬太陽也可以退黃,因為陽光中也有藍光存在。但曬太陽時不能隔著玻璃,要暴露在日光下,如果溫度超過30℃,可考慮讓小兒裸體曬,讓皮膚盡情接觸日光中的藍光,但要注意遮住眼睛。

2、喂養:母乳喂養應少量多次

另外,是否應該減少甚至停止母乳喂養的問題呢?雖然停喂母乳後黃疸會明顯消退,但母乳為小嬰兒最理想的食品,還是不要隨便斷掉奶,也無需過早采取母乳和配方奶粉混合的喂養方法。除非血清膽紅素的值實在太高,才建議暫停母乳喂養三五天。 ...

如何預防母乳性黃疸

經了解,並不是所有的寶寶在母乳喂養期間都會出現母乳性黃疸情況,大約有10%-15%以母乳喂養為主的寶寶會有母乳性黃疸。如果准媽們想要減少黃疸發生的可能性,以下有關如何預防母乳性黃疸的內容或許會對你有用。

如何預防母乳性黃疸

1、媽媽在懷孕期間注意飲食衛生,忌酒和辛熱之品,不可濫用藥物。

2、為了減少本病的發生,鼓勵增加新生兒早期乳汁攝入量,能讓新生兒體內熱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

3、堅持多次少量喂奶原則,增加大便次數,減少腸道對膽紅素的吸收,可降低黃疸發生率。

4、要給予患兒以保暖、增加熱量、預防感染等支持療法,防止加重黃疸。

5、寶寶出生後,宜密切觀察皮膚黃疸情況,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

新生兒疾病
寶寶五個月了剛長牙,最近不愛吃米糊和奶粉,喜歡舔手舔東西,這是怎麼回事呢

寶寶五個月了剛長牙,最近不愛吃米糊和奶粉,喜歡舔手舔東西,

孩子貪吃對大腦有危害

  會降低大腦的血流量  

寶寶驗微量元素

寶寶驗微量元素

什麼是果泥?

Copyright © 親寶網 All Rights Reserved